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我先是使用了 Workrave 和 Time Out 之類的軟體強迫自己每隔 20 分鐘就休息一下,延緩逼進身體極限的時間。此外,隨著使用電腦種類的增加,我漸漸發現一個奇異的事實,就是我在用自己的那台桌機時,似乎眼睛累的特別快。相較之下,如果我用筆電或其他桌機好像就可以延長一點時間。因此,到了後期我漸漸不用自己的桌機,而較常使用筆電。雖然至今我尚未成功歸納出到底是螢幕的問題,還是顯卡等等之類的問題,也尚未去購買一台新的桌機。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Many Googlers say that they get home at 7pm. That is pretty late. Is going home that late “normal” or is it a choice and how do you have a good life balance going home so late especially if you have kids?
對研究的浪漫想像主要還是來自於閱讀科普時,看到研究人員一起努力突破,讓人類知識往前踏步時所感受到的感動。不管是古時較常看的演化論和物理的書籍,還是近期看的《Cured: How the Berlin Patients Defeated HIV and Forever Changed Medical Science》、《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之類的醫療書籍,都讓我十分振奮。
其中一個自己覺得很方便的紀錄方法是 〈A Personal Loan to a friend (How-To)〉 提到的借款紀錄。我通常會把各種押金以及給朋友的借款先轉換到這個帳戶之下,例如像是大一時系櫃的押金(其實這條是事後補上的)、或者是住宿押金等等,然後等到領回再從這帳戶中轉出。這除了是記帳外,也是一種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拿回借款的好方法。
碩二的時候正是 deep learning 正開始出現在新聞版面的時候,同時也因為在 NLP 上愈來愈多人開始利用 deep learning 的技術,所以我們實驗室也對此非常有興趣。在學長的帶領下,成立了 deep learning 讀書會,從 Neural Networks for Machine Learning 課程開始學起。
我們實驗室因為歷史悠久,所以擁有許多工作站主機。在我進實驗室時就有約十台工作站可供實驗,也有四個大容量 NAS 和一個磁碟陣列可供置放實驗用檔案。在這些主機中,有些是很古老的立式主機,放在三樓實驗室。除了硬碟容量和記憶體都很大外,感覺效能其實已經比不過當代的桌機了。而在二樓機房則有三台機架式伺服器,處理器用的是四線程的 Intel Xeon E5506,記憶體則有 48 G 可用。
為了應付愈來愈大的計算需求,在我就讀期間,實驗室又新購入了三台搭載 Intel Xeon E5-2620,24 線程的工作站主機,記憶體有 32~96 G 不等。同時也為了 deep learning 的需求而購入了 GeForce GTX 980 顯示卡。
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一天中也有愈來愈高的比例被用在碩論的研究上了。就像朋友說的「no time, graduate school eats me alive」一樣,慢慢的就從社團和修課中淡出了。整天就是窩在宿舍或研究室進行研究。然而拉長的時間卻似乎也伴隨著降低的效率,以至於這段時間有很多時候是覺得很挫折的。
不知在哪聽過一個說法,說軟體工程是一門奇怪的學科。所有的人齊心盡力發展各種提高效率的工具與方法,像是使用各種工具降低所需寫的程式碼數量。其最終目標,簡直就是自己消滅自己這個產業。又有人說,一個好的軟體工程師必定是懶惰的。因為只有那麼懶惰的人,才會願意花時間開發最後足以取代自己工作的工具。(Why Good Programmers Are Lazy and Dumb)
有天,突然接到神秘的 IBM 電話,突然就決定要參加「2014 IBM 大型主機世界盃」。在碩一下過了一場奇幻之旅。用著不太熟悉的 jQuery 硬寫了一個 bank app。還去了第一次遇見的美國,在紐約進行決賽。最後抱回大獎也是完全意想不到的。記得最初參與這比賽是在大一的時候,翻出了當年的許多文件,好多自己的話語至今時難以想像。不知不覺已成長了這麼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