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一角

失落的一角

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好像是在綜合活動課的時候,當時覺得頗有感觸的,雖然情節十分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因為有所缺陷,所以會想追尋完美,去尋找失去的那一角。有時沒有抓住幸福,有時卻自己破壞了它。好不容易找到了完美,卻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許多美好的事物。那麼,是否懂得放手呢?有時候,一切可以重新來過,有時候,失去的美好卻找不回來了。

也許會發現,完美從一開始就不存在;也許開始懂得接受自己的缺陷。發現幸福離自己那麼近,是的,就在身邊而已,卻為什麼一直沒有發現呢?

那圓在最後,又重新踏上尋找一角的旅程,是否也意味著過程比起結果還來的重要呢?

追尋著什麼,而最後得到它時,就變得沒有目標了,也許也因此感到空虛吧。「完成不了的夢想,才是夢想」,其實真正享受的是過程,那些努力都是屬於自己的。是啊,我覺得注重結果,是為了別人,注重過程,則是為了自己。畢竟別人只看得到結果啊,只有自己能體會艱辛的喜悅。

當然人是無法完全為了自己,或完全為了別人而活的。

想到一個常常被提起的問題:「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xx天,你會做什麼?」

與其做一些瘋狂的事情。好好享受平凡的每一天是不是也是一種答案呢?即使知道夢想來不及完成了,繼續追尋又有何妨?

另外還有一本姊妹作:《失落的一角會見大圓滿》

也許因為我不是女生(?),所以這本比較無法讓我「心有慼慼焉」。

危險心靈

有沒有人想過,有沒有可能監獄禁錮的只是無形的思想?能夠酷刑迫害的也不只是看得見的刑具?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如果一間間應該傳出學生嘻笑聲的教室,聽不到嘻笑的聲音,應該充滿健康活蹦身軀的操場,看不到活蹦亂跳的身影,那麼它跟長達十二年的監獄刑期有什麼差別?

十二年的禁錮會怎樣改變一個人?如果那一對一對無精打釆、死魚般的眼神讓人聯想到死亡的話,監獄堆積如山的屍體至少還有一張一張的照片可供紀念,而孩子們逝去的那些閃耀著光芒的眼神,我們將要去那裡憑弔?

昨天突然逛到了侯文詠的網站,想不到危險心靈竟然拍了電視劇了!從 6 月 26 日起每週一至週五晚間八點,在公視13頻道播出。

整個故事就是從謝政傑,一個 15 歲的國三生開始,從和老師,甚至學校的衝突中,漸漸帶出教育體制的問題。我當初看這本書,感受真的很深,有時看著看著眼框就濕了,也許是因為我和裡頭的主角同是國中生吧,我不能說我跟小傑很像,但我卻覺得自己能感覺他的處境。

記得很久以前買這本小說是為了寫讀書心得,當時可是千挑萬選才選到這本書呢!我一直很喜歡這本小說,書中主角,小傑,努力的吶喊著,希望有人能聽到他想說的一切,這本書想發出自己的聲音,喚醒人們去注意教育的問題、去思考一些很明顯卻不被注意的問題。

看了一下電視劇的預告短片,還有網站上的介紹,好像感覺到有改一些劇情(小傑什麼時候有了喜歡的人?),但也不是很確定,書中的情節都快忘記大半了呢,改天再來溫習一下。好想看危險心靈的電視劇,但我們家竟然看不到公視啊!不公平!不公平,不公平!

我想這一定是一部好戲,雖然我看不到,但在此向各位強力推薦!

基測結束

其實現在才發這篇文章是有點太晚了,總之最後總共錯了三題,分數是288,數學十分粗心的錯了單項式化簡的題目,對答案的時候讓我懊惱了好一陣子,而我的作文竟然只得了個四級分,勉強通過,不過我想應該是可以考上臺南一中吧?既然已經結束了,就不再去想它了。

最近幾天在學校裡幾乎都沒什麼事可以做,整天都在自修,我偶爾看看小說,但偶爾因為感冒的關係而趴在桌上休息,這感冒可真是打壞了我的許多計畫啊。每次感冒都在很敏感的時刻,像是國小畢業旅行前夕還有基測的時候,真是糟糕。

明天就是國中的畢業典禮了呢!長達三年的國中生涯即將告一段落,新的階段馬上就開始了。對自己的期許不曉得是否能實現呢?

宏碁數位創作獎作品——「天予」之創作歷程

gifted

這篇是寫給宏碁基金會的心路創作歷程。

緣起

剛開始決定要參加宏碁數位創作獎比賽的時候,對於要做什麼樣的作品,我的心中其實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沒有限定創作元素,同時也無前例可循,這似乎使得「創意」成為舉足輕重的關鍵。

究竟要以什麼為主題,又要如何以我的方式去詮釋呢?我花了許多天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卻一直無法得到答案。仔細想想,每個作品一定都包含了一些作者想表達的東西與價值觀,每位觀賞的人卻不一定會接收到那些訊息。

我突然很想表達這樣的想法。

每個人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感知、解讀這個世界。所有的資訊在傳遞時都會失去原本的面貌,無論是表達或是接收,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塑造一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立場。沒有人可以想得到自己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和思想,在別人的心中會是什麼樣子,又會造成什麼影響。

也許會失去原本的面貌,也或許眾人都認為是不對的,但我們就應該停止追尋嗎?人們總是在思考自己的價值,總是在思考事物的意義。當我們發現每個人對這些事的定義不同之時,就好像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真正的意義了。但我想,只要自己相信自己所認為的意義,並勇敢的去做,那樣所發出的光芒絕對不會讓自己嘆息的。

那麼要表達這個想法最好又最有趣的方法是什麼?

我想,只有說故事才有這樣的魔力。

於是,一篇篇圍繞著這個中心思想的故事漸漸成型;於是,所有的一切都從那飄著雪的森林開始。

過程

每天回到家,寫完功課後我就開始寫作,有時依靠著靈感可以寫得很快,但有時同一篇文章寫了很多天也無法完成。我創作得十分自由,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拘束於故事進行的時間軸,在各個支線裡隨意跳躍。

不只是創作,我也想將結果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因為我覺得這使得傳達和解讀都多了更多的可能性。

後來我把在學校一部分的下課時間也拿來寫故事,我也從校園生活以及對同學的觀察中獲得不少靈感,有幾個朋友給我很大的鼓勵,真的非常謝謝她們。

天予

要為作品定下一個名字,花費了我不少時間,大概是在我寫完了五、六篇故事時才終於決定使用「天予」這個名字的。

有人問我「天予」的含意是什麼,其實我自己也不太能精確的描述它,但我還是儘我所能地說明一下。

天予,顧名思義就是「上天所賜予」的意思,至於賜予什麼呢?也許可以叫做價值觀、個性,或者更直接的——心靈。更因為它有著可以改變卻又難以變動的性質,所以才有首頁那段敘述天予的文字。

至於隊名「時之旅者」,原本指的是能跳脫各種既有想法,超越社會制約、甚至人類固有的價值觀來看待事物的人,也有一些激發創意的期許意味,而在故事中他們更是擁有了超越時空的能力。

結束

其實我原本想結合動畫來呈現天予這個故事,但是時間的緊迫完全否決了我這個想法,甚至故事本身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發展其完整性,像是時之旅者的詳細敘述就幾乎都沒能寫出來。

我不得不開始開始製作網站版型,而在最後的完成工作中,我加入了一項實驗性的作法——使用超連結把各個字句和其他的文章互相連結,並在當中暗示文章間的關聯性,只不過似乎沒有達到想像中的效果。

總之,最後終於還是完成了參賽的作品了,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姊姊——夢朵,她提供了許多圖片,對我作品的完成幫助很大,還有 Justin R. Durban 的音樂以及 Dean Edwards 的 JavaScript 程式碼 “IE7” 解決了許多 CSS 在 Internet Explorer 6 上的支援問題。沒有他們,我絕對無法把作品完成。

接下來……?

在參賽的過程中,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在各項限制下,有時不得不做出妥協。比賽結束了,但天予的故事還沒結束,創作之路沒有終點,永遠都得繼續向前。

喜歡踢足球

soccer

已經忘記是何時第一次踢足球了,只記得是因為朋友的關係才加入足球隊的。原本只是抱著玩玩的心態,卻不知不覺喜歡上了足球。

足球隊的成立,真是一段崎嶇難行的道路。曾經計畫要在假日時來學校練球,後來卻又取消了。經過幾番波折,也曾經想過要在早自修之前,早些來練,但沒過幾天,卻又說不行了。最後只好推到晚自習之前,才算稍微穩定了下來。

剛開始練球,總是要做一些基本技術的練習,像是用腳背踢球、內側踢和盤球等等。偶而也會踢幾場比賽,但總的來說,還是處於相當不成熟的階段。但我還是練得很開心啊,以前很少像這樣對運動有興趣的。每次練球,大概是三、四十分鐘,總讓人有意猶未盡的感慨。

畢竟我們是國三生吧,球員又有許多是 A 組班的,好像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剛開始拉我進入的同學突然說不來了,而後來更是整個球隊都停止練習了。在什麼都還沒開始的時候,突然之間就都結束了。最後剩下聯課時,參加足球項目的人在踢球。但我不是,也因此幾乎都沒有機會踢球了。足球隊好像不復存在了。

現在體育課時,如果有自由活動的時間的話,我總會和我的朋友一起借一顆足球,珍惜得來不易的時光。大部分的男生都在打籃球呢,我這樣,好像不太合群似的。記得有一次練挑球,我都只能挑個一兩下,感到不服氣的我,只好不斷的嘗試,踢呀踢的,一下子就變得好累。我一直都記得當時的我雖然身體不行了,卻是多麼的想繼續踢下去,真的覺得自己還沒踢夠,於是忍著疲累的繼續練習。最後還是因為有點頭暈,才察覺到這種行為的危險而休息的,真的很不甘心自己的體力竟然如此差勁。

其實真的有心,也可以自己買一個足球,放假時偷偷地練,不是嗎?但總覺得那感覺不太一樣,足球還是要大家一起踢才盡興。再說,也許就是因為機會少,才能保留住那份喜歡的感覺。

有機會的吧?以後,一定能再踢一下球。

基測倒數 62 天

writing

只剩兩個月,生活的步調十分的急促。

嗯,生為國三生的悲哀嗎?原本悠閒讀書的氣氛一下子變成了極力追趕的比賽。以前不認真的人,現在也該開始認真。其實在我們班,應該算是十分沒有危機意識了,但那步步逼近的考試,依舊發揮著它的影響力。

但仔細想想,其實基測不過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試罷了,又有甚麼不同?平常讀書,為的是月考;現在讀書,則是為基測。這便是讀書壓力的來源,月考決定不了甚麼,所以可以悠閒;基測攸關可讀的高中,所以緊張?

感覺有點不妙,這麼一來讀書豈不是全為了考試?

大概是在國 2 上學期的寒假,才開始思考關於未來人生的問題。對於讀書、考試、讀書的這種模式不知為何感到反感。但,僅是如此便輕易放棄這種模式,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現在的體制不見得很好,但至少是「可接受的」,每天玩樂,口中老嚷著是教育不好的人,完全是不可取的。

想走出自己的路,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行。

我的天資很可惜的並沒有高到甚麼可以輕鬆跳出迴圈的地步,所以實力,所謂的實力,也只好靠後天培養了。

所以現在,我正在努力著,努力的發展屬於自己的能力,並同時試著兼顧課業。這當然不是簡單的任務,但我還是得去做才行,人生只有一次,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境,如果不能追隨自己的心意前進,又怎麼會好玩呢?

62 天,真是個不能算長的天數,在這樣的時間裡,只能暫時把通過基測當成較重要的目標努力著。讀著某些書時,真有欲瘋之感。雖然目前課業外的學習是有點斷斷續續的,但好不容易還是找到了一點自己的步調了。

無論如何,都希望基測能考個好成績。如果順利的話,就有時間去好好發展了。

高中三年……嗯,真希望自己能夠在大學學測前便擁有足以決定自己方向的實力啊……

考卷與網路文章

school

昨天在寫國文考卷的時候,突然又發現閱讀測驗是一篇網路文章。看完之後不免又覺得——為什麼網路文章總是寫的那麼有哲理呢?

據說這些網路文章是以 E-mail 為傳播媒介,但我倒是很少收到此類郵件(不對不對,我根本就很少在用電子郵件)。沒有辦法親身參與傳播過程的我,真的覺得這是很奇妙的現象。有時真的挺懷疑這些網路文章的作者是誰,為什麼連個名字也不留下呢?又或者是,原本是有名字的,但一開始轉寄的人並沒有留下他的名字?

這些文章,有很多真的寫得足以觸動人心。讓人真的好想好想知道作者是誰啊!

後來我問身邊的同學--當然不是在考試的時候--「你看,寫得好像很厲害的感覺。不知道是誰寫的啊?」

她邊點頭邊對我說:「這些是那些網路作家寫的。」

「真的?」我疑惑。

她點點頭,但我還是不太瞭解她的論點。

然後又過了一陣子,她突然轉過頭來對我說:「其實這些是我寫的啦。」一本正經。

天啊!她在開玩笑嗎?有人開玩笑可以說得哪麼篤定嗎?我一直看著她,而她竟然完全沒有動搖的跡象。我忍不住笑,卻不禁更加懷疑了。

「甚麼?原來那些網路文章的作者就在我身邊?」

成功裝上新硬碟!

hard-disk

為了替 Linux 找個好的「居住地」,幾天前我開始物色一顆好的硬碟。

我原本的電腦裡有二顆硬碟, Windows XP 裝在 40G 的 Maxtor 硬碟,另外一個則是用來放舊檔案的 Seagate 20G 硬碟。我對電腦的硬體不怎麼熟,用了四、五年的電腦,卻從來也沒有自己選購過任何的硬體,當然也都沒有自己組裝過。

這次我下定決心,全部通通自己來!在網路上看了許多資料後,最後被我挑中的是 Seagate Barracuda 7200.7 ST380013A 80G 硬碟

在我興高采烈的把它帶回家之後,便把電腦機殼拆開,第一次嘗試安裝硬碟。

安裝的過程並不是很順利,一開始把我把硬碟的 jump 設錯了, BIOS 根本抓不到硬碟。等到好不容易設好了,進入 Windows 後,卻又看不到硬碟了,前前後後檢查了好幾次,最後才發現是電源線沒有插緊。

為了這顆硬碟,竟花去了我大半天的時間。

不過經過這番折騰,我實在是學到了不少東西。也許有一天,我能完全靠自己組出一台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