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在課外時間我也繼續閱讀英文書籍,我的閱讀廣度又加深了一點,除了小說外,我也會閱讀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像是《Phantoms in the Brain》等科普書2。在大一的時候我有規定自己每個星期要看兩個小時的英文閒書,不過後來就是比較隨興了。浩然圖書館裡的英語藏書比高中圖書館多上許多倍,再加上有讀者推薦機制,我這些年來推薦的英文書幾乎都獲購買,真的是值得好好利用的資源。
大學裡,我使用英英字典是斷斷續續的,我意圖透過廣大的閱讀量來培養語感,所以有不少書籍並無使用字典,以讓自己習慣正常的閱讀歷程,尤其是教科書,大部分我都是直接閱讀的。有時較有空時我也會針對部份書籍進行精讀,不過我幾乎已經不再使用紙本版的字典了,而轉用 PC 版的字典。除了一開始購買的 Collins 以外,還新加入了《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到了後期,也開始使用一些網路字典。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是最近 Google 開放使用的文件編輯、檔案儲存及分享服務。不過其實他的文件編輯功能早已行之有年,當時的名字叫做 Google Docs,我很早就開始使用,記得一開始主要是用來排課表。
新的雲端硬碟主要是增加了電腦端同步軟體,可以在自己的電腦裡增加一個 Google Drive 資料夾,用簡單的檔案拖拉即時同步裡頭的檔案。另外就是開放了第三方軟體的功能,讓我們可以直接在雲端硬碟裡編輯圖片、畫心智圖等等。
多人共筆
不過 Google Drive 最有特色的還是多人共筆的功能,可以讓大家一起同時線上編輯文件,即時討論。記得在大一時曾經試過用這個服務來和組員分享課業上的資料,像是西班牙語的口試對話、或者是英語口說的報告大綱等等;也曾在社團裡用 Google Docs 分享開會文件。不過這樣的嘗試大抵上沒有很成功,主要還是侷限在檔案分享,而沒有真正用到共筆的功能,或許是大家對於使用它還是有很多不熟悉吧。
事過境遷,Google Drive 的滲透率似乎不斷上升,開始會有助教把作業用線上文件的方式呈現,這樣做的好處想必是觀看方便,省去額外下載與開啟的功夫。不過真正讓我開始覺得驚訝的,大概是發現有些助教開始會用 Google Drive 裡頭的試算表共同登記學生的分數,事實上應該說有很多堂課的助教都開始這麼做了。也難怪,透過線上文件,每個助教都可以同步更新學生的成績單,而且每次更新都會留下歷史紀錄,包含修改內容、時間、修改人等等,感覺確實很適合。
用 Google Drive 一起寫報告
這學期我終於第一次體會到同步共筆的好處,修嵌入式系統概論與實作的時候,我們這組的報告都是用 Google Drive 的線上文件一起寫的。一邊作實驗,一邊就可以更新,有時兩人可以同時撰寫不同的段落,有時也可以針對對方的段落進行修改。像這樣一來一往很快就把報告寫完了。除此之外,當兩人分處兩地之時,也可以根據目前自己做的進度即時更新筆記,這樣對方馬上就會看到,整組運作起來的效率就非常好。此外,這學期通識課用 Google Drive 蒐集大家寫的報告,效果似乎也不錯!(而且並不是我提出要使用 Google Drive 的呢。)
結語
我想如果要用 Google Drive 共筆的話,最好是大家都對用法都要熟悉,而且也都很積極效果才會出來。我其實也分別在很多其他的課嘗試使用,但是效果都沒有這麼好,通常大家都會很少編輯,所以最後整份文件都會由少數人撰寫。
除了一起撰寫文件以外,使用 Google Drive 的試算表也可以用來調查時間,透過本地端同步軟體,彼此分享檔案也變得非常方便。未來如果繼續增加新功能的話想必用法也會愈來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