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的英語路

國高中不斷翻閱字典,書頁都破了。

國高中不斷翻閱字典,書頁都破了。

前言

距離開始有學習英語的自覺意識已經八年了,而上一次撰寫和英語學習有關的心得也是六年之前。這些年來,我學習英語的模式變化其實不大。在大學期間,英語不再是學習的主軸,而成為學習的工具。另一方面,雖然數次想針對口語能力加強,但進展不是很明顯。

最近由於生涯的規劃,又有專注英語學習的意圖,趁此機會將過去的經驗做個統整。一方面是寫給自己作為參考,二方面則是分享給同樣在英語學習之路上行走之人。

一切故事的起點始於國中時對學校英語教學法的不適應,而為了能夠尋找更快樂的學習方法,我嘗試另闢蹊徑。

背景

筆者幼稚園的時候,曾參加一次園內英語課程,不過因為上了第一堂課後產生適應不良的現象,所以就沒有繼續。真正開始接觸英語課應該是在國小,只是筆者小時頑皮,常常上課不專心,到了小三、小四時好像連26個字母都不會。

其後筆者被送入補習班,沒背好就打,開始打下基礎。後來曾換過一家比較輕鬆以對話為主的兒童英語,最後進入一般以考試導向為主的補習班。國二或國三時,全面停止所有科目補習上課,用自學方式學習至今。

筆者從前學習時,很不喜歡背單字和讀文法,所以自學時主要採泛讀策略。1因為投入大量時間所以高中時英語幾乎成為最強勢的科目,但還是覺得自己語文天份其實不佳,國文考試相當不擅長。在學測中英語得到15級分滿分,而國文則僅13級分。

利用英語雜誌進行的泛讀策略在聽力和閱讀方面給予我相當大的幫助,高中時在沒有針對考試進行特別準備的情況下報考 TOEIC,得到 970 的分數。大學時,雖然不再像以前一樣以英語為焦點學習,但由於課業上的需要與自己的興趣,依然保持一定的閱讀量,大一寒假時憑藉對閱讀與聽力的自信在沒有準備下去考了TOEFL ITP,得到的分數是657,順利抵免了校內英語學分。

增進口說與寫作的方法我始終在摸索中,高一時參與中級英檢,雖然初試以高分過關,可是卻在複試中的口說和寫作雙雙敗下陣來。大學時有了更多的機會練習與嘗試,但還沒有找到長期訓練的法則。

閱讀

國中 - 自學起點

提昇閱讀能力的最好方法便是不斷閱讀,國二那年,我開始慢慢摸索自己的英語學習之路。最早我是使用空中英語教室系列雜誌。從《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Advanced》一路看上來。

我使用英英字典《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查詢文章中不懂的單字,而若在英英解釋中遇見不懂的字也同樣繼續查詢1,這種作法在我剛開始懂的單字量不多時,查詢字典的時間甚長,一篇空英文章可能就得讀四到五個小時。而且更大的難題是,常常即使把所有在解釋中出現過的不懂單字全查過了,也依然無法理解解釋中許多字及一開始要查的字的意思。遇到這種情形時我並不會額外去查漢英字典,而是暫且不予理會,下一天繼續往下一篇文章邁進。

所幸無法看懂的現象慢慢得到改善,雖然我並無法記得確切的歷程,但我漸漸開始看懂大部分的解釋,而查詢每篇文章所花的時間也逐漸降低,所以我就慢慢增加看的文章數目與難度。

有些人會建議先自己根據上下文句猜測某個單字的意思,然後在看中文解釋互相參照。由於這種猜測的行為很可能會運用到中文思考(畢竟剛開始英文都不好了,怎可能用英文思考去猜英文字的意思呢?),所以我並沒有這麼做。

這種堅持以英語學習英語的思想,大概是受到《千萬別學英語》的影響。不過我也沒有像書中所說完全屏除傳統的學習法,畢竟學校的課程無法不上。

我覺得去除中文是有意義的,畢竟如果在說英語或寫作時,還要先想中文再翻譯,自然會慢了一截。同樣的,若在聽講與閱讀時,先翻成中文再理解,速度也不會太快,何況翻譯還有失真問題。

不過雖然在使用英英字典學習之前我學單字主要是透過中文解釋,但在理解文句或者做造句作業時,我也不會採用翻譯,而是直接理解與寫作。雖曾聽過一些朋友表示他們確實採用翻譯方式,不過我自己無法做兩種方法的比較。

就這樣從一開始的四、五個小時,到後來每天大概花一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讀雜誌,即使在寒暑假、段考或基測及後來的學測期間也不間斷,我的閱讀能力有長足的進展。

高中 - 慢慢擴大閱讀範圍

大概在高二時,我主要看的雜誌已經是《Advanced》,這時期的研讀法主要是先用 Collins 字典查詢文章中的單字,接著則一邊看雜誌一邊聽教學 MP3。後來我也曾嘗試過不同家的英語雜誌,不過最後還是覺得《Advanced》最合我的胃口。

我喜歡《Advanced》雜誌的理由大概有二:

  • 雜誌/講解節目中少有中文:我習慣在學英文時屏除中文的思考,尤其有了使用英英字典的習慣之後,對於中文解釋和翻譯常採避而遠之的心態。完全用英語學習的話,可以強迫大腦專注逼近真實的意義。
  • 以閒談方式解說課文:就像我在背景中所提,我不太喜歡文法分析。閒談方式感覺比較輕鬆,而且能給予我一些對話情境下的輸入,這對口說可能有些幫助。否則僅看文章的話,句法其實和平常說話有些差距。

雜誌的部份,我主要是購買合訂本,雖然比較便宜,但其實也不是一筆小錢。如果經濟狀況不許可的話,可以嘗試到圖書館借雜誌,在台南的市立圖書館可以借到空中英語教室系列的雜誌與CD。或者可以往二手市場尋找,畢竟許多學生都有購買英語雜誌,或許有些人會願意脫手。

由於高中的圖書館能借到的英語圖書增多,我也開始閱讀一些英語小說。一些小本的童書,我會用英英字典仔細查詢當中不會的單字,但一些較長的小說若也如此則恐況日費時,所以我也開始以理解文意為主,不查字典的真正泛讀生涯。印象中這時期我讀起來最喜歡的長篇小說是向達倫大冒險和哈利波特系列。

另外,由於自己的興趣,以及未來讀資工的打算,這時也開始研讀一些程式設計與資工相關書籍,像是《Algorithm Design》,《C++ Primer Plus》等等,這類閱讀就真正是以學習內容為主而非以學英語為目的了。我認為這段時間閱讀英語教科書的歷程,讓我大學時對研讀教科書更有信心。

以學校課業來說,在高中這段日子,英文是我最不需要準備的科目,考試通常可以用實力應考。當然,我每天還是有讀英文,只是沒有跟著學校的進度。我會用 Collins 字典把課文查過一遍,遇到考單字的小考我也會乖乖背,不過由於大部分單字都已經看過了所以記憶起來也比較容易。

透過泛讀的方式,不去特別記憶單字,則每次遇到同一個單字可能都要查一遍,查了好多遍自然記起。而直接的背誦單字則是在短時間大量複誦。前者的方法因為比較輕鬆所以我比較喜歡,而且一旦記下就不易忘記。況且背誦單字通常只是將單字和單一解釋或翻譯連結,泛讀記憶除了字典解釋外,還有將單字和數不清的使用情境與句子連結後產生的意義,自然更為精確。不過如果要在短期間內準備考試的話,後者還是不可避免的手段之一。

大學 - 英語作為學習的媒介

來到交大資工以後,英語不再是我學習的主軸,而成為一個用來學習的媒介。雖然暫時中止了長達五年的英語雜誌閱讀習慣,然而我的英語閱讀量卻是有增無減。

最主要的應用還是在課堂上。在交大資工裡,可以說所有的主科所使用的教科書都是用英文寫成,少數雖然有中文翻譯,然品質參差不齊。而可能由於老師們很多也是留美回國,所以上課投影片以及考卷絕大多數也是英文。

你會發現良好的英語閱讀能力是很大的優勢,尤其到了後期,其實有些同學已經不會真的去翻開教科書閱讀,我覺得和沒有及時養成閱讀習慣或許有關係。

這期間裡,由於閱讀能力的進步,也會不定期的看一些英文的網路文章,加上作業系統我是用英文版 Ubuntu,基本上算是把英文融進電腦生活中了。

除此之外,在課外時間我也繼續閱讀英文書籍,我的閱讀廣度又加深了一點,除了小說外,我也會閱讀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像是《Phantoms in the Brain》等科普書2。在大一的時候我有規定自己每個星期要看兩個小時的英文閒書,不過後來就是比較隨興了。浩然圖書館裡的英語藏書比高中圖書館多上許多倍,再加上有讀者推薦機制,我這些年來推薦的英文書幾乎都獲購買,真的是值得好好利用的資源。

大學裡,我使用英英字典是斷斷續續的,我意圖透過廣大的閱讀量來培養語感,所以有不少書籍並無使用字典,以讓自己習慣正常的閱讀歷程,尤其是教科書,大部分我都是直接閱讀的。有時較有空時我也會針對部份書籍進行精讀,不過我幾乎已經不再使用紙本版的字典了,而轉用 PC 版的字典。除了一開始購買的 Collins 以外,還新加入了《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到了後期,也開始使用一些網路字典。

雖然說多半的情況下即使有看不懂的單字也能看懂文意,不過有時也會遇到艱難無比不查字典完全無法看下去的小說,至於我有沒有在沒查字典的情況下學會任一單字?這點無法被觀察出來。

聽力

早年的時候,我主要的額外聽力材料是空英系列雜誌的MP33,從一開始的幾乎聽不懂,到後來的幾乎聽懂,聽力進步的歷程大約和閱讀能力是並進的。

到了大一時,由於停止了雜誌的使用,我也開始轉進其他的英語學習法。我利用交大校內視聽中心的資源,開始看些美國影集及電影,時間上一直以來是維持每個星期一小時的頻率。我是採取比較輕鬆的態度,在不看字幕的情況下,不會特別重看或做聽寫。

我一直都無法完全聽懂所有句子,而且我常會覺得有些對話聲音很小,但調大音量又讓我覺得一些爆破聲等等的場景令人不適,這點跟《Advanced》廣播幾乎都能聽懂的情況很不一樣。不過大體上許多影片就算聽不太懂也能掌握劇情,例如最近看的 The Negotiator 雖然感覺只聽懂三四成,也能跟上;不過像是 House, M.D. 就會有很多搞不懂的劇情。目前最喜歡的系列大概是 Chuck。

另外一方面,我也試圖透過 Miro 軟體訂閱一些短片來擴充視聽來源,像是 CNN Student News, TED Talks, GeekBeat.TV 等等的短片,可以在睡前稍微看一下,不過後來就沒有持續下去。

這期間也有多次重新聽《Advanced》的嘗試,不過多半沒有辦法像高中時一樣頻繁。交大校內有訂閱 Acer Walking Library,可以在線上看各期雜誌,浩然圖書館也有紙本,只是無法借出。廣播節目則可在 NCTU 線上學習網站聆聽。

系上一些專業課程有時也會以英語授課,可以進一步增加英語環境,不過建議可以先注意一下老師的口音,否則聽不懂的話修起來可能會有些辛苦。

口說

早期的口說訓練大抵上是朗讀文章,第一次接觸比較正式的口語訓練是大一時的「口語表達與溝通」課程,那是我非常喜歡的課。令人意外的一點是在口語課程中,老師的評價似乎不錯,和平時對自己口語不好的印象不合。後來大三時有機會參加了文藻英語辯論工作坊,也是非常開心的經驗,似乎大家的評價也很不錯,而且這次感覺英語辯論的技巧真的進步很多。

自從參加過英辯工作坊後就很後悔之前沒有積極參加類似活動,高中應該多參加一些外文營之類才對!後來雖有意參加給大學生的「政大跨文化全英語夏令營」不過也沒有辦法。眼看大學歲月也要過了,未來似乎更沒有機會了。

有趣的地方在於雖然我可以上台演講,而即席演講也可以說的出東西,在只有十五分鐘準備又要即時回應對手的英國國會式辯論也不至於無話可說,可是一般性的英語閒談對我而言卻是常常會卡住的困難項目,像是有時會有外籍生找我談話,我多半講不到幾句。

或許是因為輸入的材料主要是來自閱讀,所以對於平常的對話方式不太熟悉,這點也跟比較聽不懂影集一致;也或許是因為抽象的概念常可以有很多種講法,可是日常對話的形式比較固定,妳不會把流鼻水說成有液態物體從鼻孔流出;又或許是因為個性使然,就好像平常社群聚會裡,就算是講中文也常找不到話題,沒有辦法和陌生人對話,可是中文簡報技巧也還算不錯。

不過其實少數談得來的好友也能聊個好幾個小時,或許也只有找到知心的外籍好友才有機會練習英語會話?目前如何訓練口說能力仍是困難點之一。

在大學歲月中,我主要參加過的英語對話活動是外文系舉辦的 English Lunch Time,不過其實這個活動真的有機會說話的時間不多。另外一個則是 Koinonia English Club,這個活動是分小組進行,以對話為主,比較有機會講話。不過我同樣時常遭遇卡住的困境。

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活動是 English Table,有學校的老師帶領學生對話,不過由於時間多半在中午,似乎會造成無法用午餐,我就不常參加,希望大四比較有空時能夠多多參與。

大一下以來因為抵免了英語學分加上課業繁重,上英語課的動力減弱。不過大四趁著課業壓力較小,我又選了「英語演說與辯論」,希望能學到東西。

寫作

雖然國中開始就應該有造句之類的練習,專門的寫作練習主要集中在高中,記得一開始還沒有作文練習時就會自己寫些小文章然後請老師幫忙批改,感謝黃雅微老師!到了大學時,由於一直沒有上相關的寫作課程,所以幾乎沒有正式的練習。但這期間由於考卷是以英文出題,所以我也幾乎全部都用英文作答,而大部分的作業與報告也用英文撰寫。

不過這麼做的理由與其說是為了練習英文,倒不如說是因為教科書的語句和專有名詞都是英文,所以轉換成中文也有些辛苦,此外就是我的英打速度也比中打快,便養成了打英文報告的習慣。不過由於沒有人針對文筆批改,所以可能對寫作能力的幫助不是很明顯。

目前並沒有發展出長期增進寫作能力的計畫,而對於此時此刻的寫作能力高低其實也未曾有過評估。

結語

整體而言大學這三年的時間其實在英語學習沒有很大的突破,主要是承接先前的基礎,擴大閱讀範圍,並嘗試以影集的方式學習英語。較新的進展在於英語演說以及辯論的經驗,可惜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感覺上目前最明顯的問題還是落在口語的卡住困境,如能克服難關的話在就幾乎可以在各方面的英語學習都變得比較自然了。


  1. 一開始啟發學英語的動力其實來自《千萬別學英語》一書,英英字典的查法就是裡頭所說的追根究柢查字典。 ↩︎ ↩︎

  2. 我實際上試圖看過的書可參考 Goodreads 書櫃 ↩︎

  3. 當然一開始我有嘗試使用過《千萬》書中的方法聽他的聽力材料,此外就是學校課程的以及課本CD!自從有心學英文後就會盡可能的吸收周遭的英語材料。 ↩︎

用 Google Drive 寫作業

簡介

Google Drive (雲端硬碟)是最近 Google 開放使用的文件編輯、檔案儲存及分享服務。不過其實他的文件編輯功能早已行之有年,當時的名字叫做 Google Docs,我很早就開始使用,記得一開始主要是用來排課表。

新的雲端硬碟主要是增加了電腦端同步軟體,可以在自己的電腦裡增加一個 Google Drive 資料夾,用簡單的檔案拖拉即時同步裡頭的檔案。另外就是開放了第三方軟體的功能,讓我們可以直接在雲端硬碟裡編輯圖片、畫心智圖等等。

多人共筆

不過 Google Drive 最有特色的還是多人共筆的功能,可以讓大家一起同時線上編輯文件,即時討論。記得在大一時曾經試過用這個服務來和組員分享課業上的資料,像是西班牙語的口試對話、或者是英語口說的報告大綱等等;也曾在社團裡用 Google Docs 分享開會文件。不過這樣的嘗試大抵上沒有很成功,主要還是侷限在檔案分享,而沒有真正用到共筆的功能,或許是大家對於使用它還是有很多不熟悉吧。

事過境遷,Google Drive 的滲透率似乎不斷上升,開始會有助教把作業用線上文件的方式呈現,這樣做的好處想必是觀看方便,省去額外下載與開啟的功夫。不過真正讓我開始覺得驚訝的,大概是發現有些助教開始會用 Google Drive 裡頭的試算表共同登記學生的分數,事實上應該說有很多堂課的助教都開始這麼做了。也難怪,透過線上文件,每個助教都可以同步更新學生的成績單,而且每次更新都會留下歷史紀錄,包含修改內容、時間、修改人等等,感覺確實很適合。

用 Google Drive 一起寫報告

這學期我終於第一次體會到同步共筆的好處,修嵌入式系統概論與實作的時候,我們這組的報告都是用 Google Drive 的線上文件一起寫的。一邊作實驗,一邊就可以更新,有時兩人可以同時撰寫不同的段落,有時也可以針對對方的段落進行修改。像這樣一來一往很快就把報告寫完了。除此之外,當兩人分處兩地之時,也可以根據目前自己做的進度即時更新筆記,這樣對方馬上就會看到,整組運作起來的效率就非常好。此外,這學期通識課用 Google Drive 蒐集大家寫的報告,效果似乎也不錯!(而且並不是我提出要使用 Google Drive 的呢。)

結語

我想如果要用 Google Drive 共筆的話,最好是大家都對用法都要熟悉,而且也都很積極效果才會出來。我其實也分別在很多其他的課嘗試使用,但是效果都沒有這麼好,通常大家都會很少編輯,所以最後整份文件都會由少數人撰寫。

除了一起撰寫文件以外,使用 Google Drive 的試算表也可以用來調查時間,透過本地端同步軟體,彼此分享檔案也變得非常方便。未來如果繼續增加新功能的話想必用法也會愈來愈多吧。

延伸閱讀

談談資工升大學備審資料的準備

desk

註:如果你是想申請資工系的高中生的話,還可參考主題類似,但寫的更詳盡的〈談談資工升研究所備審資料的準備〉,以及〈讀完資工系的各種心得〉的彙集,和本網誌及「交資夢想」的各類文章。

最近無意間看到了這篇討論:〈申請入學真的不是一個公平的制度〉。太多議題就不探討了,不過其中提到的備審資料精美的問題,倒是勾起了我從前的回憶。剛好最近是升大學的季節,也有人向我問起了備審資料的準備方式。

其實很久以前,我曾經想寫一篇備審資料製作教學的,只是最後一直沒辦法完成。內容大概如下:

簡易大學甄選備審資料製作教學

有的備審資料真是精美萬分,排版、設計、裝訂皆有超高水準。但萬一你美術不好,又沒錢找人幫你製作,該怎麼辦?就算內容寫的再好,也總得顧一下門面。

本文介紹簡易清爽的備審資料製作方法,旨在提供不知道如何下手之人一個方向。

我將利用 Openoffice.org 3.0 來製作備審資料,可以至官方網站免費下載。

註:現在好像比較常用 LibreOffice

參考:[秘技] 備審資料及口試的秘訣

現在回過頭來,要再寫一次這樣的文章時,發現我的觀點已經變了。當年我想寫的教學是「簡易清爽」的版面,這樣的版面,其實根本沒什麼特別的,或許正因為這樣所以這篇文章才無法完成吧,因為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好教別人的。

現在的我覺得,版面其實根本不是重點,我想來寫寫製作備審資料的心態。備審資料,要用短短數頁表現自己,說服學校,自己真的適合在這裡讀書。為達此目的,免不了要隱惡揚善,尤其要切中申請科系所需要的特點。

但無論要從哪個角度來表現自己,所寫的東西,總還是要落在自己真實的範圍。備審資料,所該做的,就是以對自己最有利的角度,來呈現真實的自己。以下就是我當年所做的備審資料:

當時的我,在程式比賽裡並沒有耀眼的表現,資訊學科能力競賽只參加過校內賽、網際網路程式設計全國大賽又只過初賽,我知道從這點下手並無法讓我出眾。但我知道我的優點在於,我的在校分數很高,所以我特別列出了我的分數。

另外,在我所有擅長的事情裡,我相信有三樣東西是資工系所需要的:1. 對資訊科技的熟悉與興趣 2.強大的自學能力 3.良好的英語能力。而我在備審資料裡正是不斷強調這三點。事實上,到了大學以後,也確實是這三點成為支持我課業的主力。

誠然,我的課外活動並不多采多姿,我也知道我自己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沒有別人強,但我相信,只要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總是會有人看見我的光。

除了平實,更重要的是真實。從自傳到入學動機,字字句句無不是真心而發,因為我相信,從心裡發出的真實聲音,最有力道,而我更可以很驕傲的說,我寫在讀書計畫裡的事,我大部分都做到了!

高三那年,我確實依然用心學習高三課業,並且在之後複習高中數學(當年正在撰寫「夢,數學」)、確實看了不少課外書、確實預習了演算法課本、確實試圖朗讀英文、也確實在加強程式能力。

上了大學以來,我確實在尋找最佳生活步調、確實一直有規劃讀書目標、確實有繼續尋找學習英文的機會。雖然,學日文的夢倒是沒有達成,反而是上過短短一學期的韓文與西班牙文。雖然沒有打工,但至少有去暑假實習;雖然還是不擅社交,但上大學以來認識的朋友,真的可以說是比上大學前的所有總和還多。雖然沒能成功加入開放原始碼專案社群,但至少曾發表過一個專案。唯一可以說完全沒做的,大概是閱讀投資理財書籍吧。(小康大概要數落我囉。)

長期目標嘛,那正是我一直以來都在做的事呢。雖然以資訊開放這個項目來說,其實沒有做出什麼特別的貢獻,但我至少努力寫著「交資夢想」、努力寫上課心得文、努力寫著像這篇一樣的文章。(確實這背後的動機我自己是標為「資訊開放」,哈哈。)

就是這樣樸素平實的備審資料,讓我在所有申請的資工系中,分別得到正取第 1、第 1、第 3 的好成績,最終也進了理想的大學。

所以,真的,版面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先看清楚自己是怎樣的人,然後再寫,為什麼這樣的人適合來讀這個科系。如果妳能說服自己,自然也能說服學校,總會有人看見妳的光。如果妳連自己都說服不了,那麼妳究竟是為了什麼,而選擇這個科系呢?

(或許其實什麼都不重要,只要分數考高就好了呢?雖然我實在無法忽視這個可能性,不過無論如何,當年的我相信,做什麼事都要無愧於心。寫這份備審資料時,我就是用著這樣的心態寫的。)

續集:〈談談資工升研究所備審資料的準備〉

Come to debate! - 第七屆文藻英語辯論培訓坊

7th WENZAO english debate workshop

7th WENZAO english debate workshop

2012 年的寒假,我到了位於高雄的文藻外語大學,參加為期八天的「第七屆文藻英語辯論培訓坊」

在這個以英語辯論為主題的培訓坊裡,來自各國的優秀講師將會在全程英語的課程中,講解辯論的原則與技巧,學員們也能親身參與練習。在活動中能看到精彩萬分的英辯表演賽,但不只是看別人辯論,最後數天,全體學員也可以參加積分賽,實際演練所有技巧,並在過程中不斷進步,以辯會友。認真之餘,晚會活動也讓大家放鬆心情。除了開放大專生報名外,這屆也歡迎高中職學生的參加。

我為什麼會知道這場盛事?因為每次參加小型同學會時,在文藻就讀的朋友總是向我大力推薦。我想提昇英語口說能力,更想親身體驗他們說的種種好處。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我終於下定決心報名,來到了高雄。最後,在這八天裡,我學到了好多東西,玩得好愉快,真的不虛此行!

英國議會

在這培訓坊裡,我們學習的辯論格式為 British Parliamentary style debate,在 BP style 裡,共有 4 個隊伍一起辯論,正方反方各兩隊。除了駁倒另一方外,也要跟同方的另一隊伍比拚誰的貢獻最大,非常有挑戰性。

在台灣,英語辯論尚未風行。但文藻這幾年來對英語辯論推廣不遺餘力,透過英語辯論坊,吸引了來自全台的學生。這些學生回過頭來,繼續把對英語辯論的熱愛傳播的更廣,像是台大英語辯論社便因此成立,真的好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人一起參與!

原本我對英語辯論沒有什麼概念,參加了這活動才知道,辯論需要的是清晰的邏輯與推理。怎麼分析問題、怎麼說服評審、怎麼想出旁人沒想過的觀點,這些都很重要。

我覺得英語辯論真的對口說很有幫助,特別是對於克服開口的恐懼這方面,為了駁倒對方,真的會一直激發自己。尤其是接別人的 POI 時,真的是考驗反應能力,逼你鍛鍊出「口比腦快」這珍貴的特質。

路途

整場盛事就從講師的辯論表演賽開始,真的是精彩萬分,大家說話速度都超快,彼此針鋒相對,總能舉出我想不到的例子,想不到的深刻觀點。

在那之後,開始一連串的辯論教學課程。或許因為講者都是經驗豐富的辯論者,熟習如何將想法傳達給評審,整場課程下來,讓我幾乎沒有分心,是很棒的上課經驗。

課程主要分為大班的基本概念講解,以及小班的教學及練習。一開始的時候,講師徵求自願者上台練習辯論,當時因為太害怕所以不敢舉手。記得講師說了:“Come on! You want to learn something, don’t you? You paid money for this lecture!”

是啊,如果不練習,怎麼進步呢?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開始尋找一起參加最後全體積分賽的夥伴,我想,如果我不參與活動,怎麼認識別人,怎麼找到隊友呢?到了第二天,我逼著自己舉起手來,上台練習了如何以 Prime Minister 的身分開啟一段辯論。

令人意外的是竟然大受同學好評!原來沒有那麼可怕!

於是乎我再接再厲的直接參加了辯論練習賽,從公佈題目到辯論開始只有短短的 15 分鐘,我和老師分配的隊友一起努力討論,可是還是想不出多少東西。正式的比賽每人要講 7 分鐘,不過因為是練習,所以只要講 5 分鐘。

後來認識的 Kelly 問我,練習時她是我旁邊的那隊,她瞄了一下我的筆記,發現上面才沒寫幾個字,可是為什麼我上台卻可以講那麼多話?

哈哈哈,事實上根本就是因為想不出 arguments 所以只好隨意亂講了啊。

果然還是得參加活動才能認識人。Kelly!雖然最後一天才比較有機會和你聊天,不過妳真的好健談呢!好像可以跟你聊個一整天也聊不完。

練習完後,也認識了 Cindy,和她一起,我們的隊伍順利成軍!就用兩人的名字開頭作為隊名: CS!(其實我們一直在討論會不會有人誤以為我們很喜歡玩電玩,其實兩人都沒玩過呀)

最後四天,除了穿插評審表演賽外,就是我們的七場的積分賽,以及緊接而來的 16 強、8 強淘汰賽、決賽。我們交換扮演不同角色,在每一場比賽中進步。從一開始講不到五分鐘,到了最後有時覺得 7 分鐘都講不完,我們真的好棒!

雖然兩人都是新手,卻勉強擠進 16 強,真是不可思議!不過到了 8 強淘汰賽,我們就開心的留在座位上觀看比賽啦!

BP style 辯論範例:

風景

中午是在文藻的學生餐廳吃飯,幾乎可說是整天唯一有機會一直講中文的放鬆時刻。雖然覺得時間有點短,不過我每次還是趕緊吃完溜去小睡個午覺,以免下午恍神。

住在文藻宿舍的經驗也很新鮮,每個房間也都有自己的浴室,不過也因此沒有公共廁所,垃圾也要自己拿去垃圾場倒。

宿舍規定還滿嚴格的,門禁是 10:30 其後便熄大燈也無法進出大門了!說起來還真適合我居住啊,本來我就差不多是那時候睡覺了。

我的室友是跟我同英文名的 Steven,他是台大英文辯論社的社員,聽他說了不少英辯的事,很高興能認識他。另外還有雄中的 Daniel,哈哈,他人真的好好。最後一位室友一下子就走了,可惜沒能好好認識一下。

第一天的晚上,有個晚會,也玩了蘿蔔蹲和猜字的遊戲,可惜每隊人數太多,感覺不是大家都能參與到。

倒數第二天有個歌唱晚會,大家真的好興奮呀!還逼講師出來唱歌跳舞,有的同學跳得真好。

忙裡偷閒的和 Emily 他們一起去逛了瑞豐夜市,大家人都好好,而且後來才發現也都是辯論強者啊。那裡真的好擠好熱鬧。

Debate and debate!

發現我真的好喜歡英語辯論 0.0/

記得一開始上課時,來自同學的肯定:“While he speaks slowly, different from other debaters, but I think his speak is really good.”

記得一開始練習賽時,因為我沒有定義 motion 所以造成整個 debate 非常混亂時的挫折感。記得在準備時,絞盡腦汁卻想不出 arguments 的慌亂。

記得當 Opening Opposition 時,勢如破竹反駁 Opening Government 的興奮。

I think they are contradicting with themselves.

記得每次在 lower house 總是被評審說我們在 “repeating what the opening said” 時的沮喪。還有我們第一次在 lower house 贏得勝利時,評審說的話:

“You all seem to be locked in a deadlock. It is the Closing Opposition that finally break the deadlock and crashed down the arguments coming from the Government side!!”

那一刻,真的好驕傲 =w=b

Because of the above reasons, we strongly believe that we Closing Opposition should win this debate!

評審也說:“Do you really only have these arguments? You can win the debate only because the issue is never well explained in the upper house.”

How to improve!!?

記得每一次一起喊加油的人們。

Motion - THW remove quotas for local programs.

They said that we are limiting people’s freedom of choice by giving quotas for local programs.

We are going to prove exactly why, by removing the quotas, they are actually the ones who damage the freedom of choice. And by preserving the quotas, we are actually protecting people’s choice!

As we already said, some local programs are just too weak to compete against international programs that have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ing. If the quotas are removed, these local programs would just disappear.

What does that mean? It means the variety of programs would decrease!!

When this happens, the audiences do not have the right to choose anymore! Because those local programs are just not there! How can they choose?

還有在 Quater 時,明明不知怎麼 rebut,卻忍不住說起: “What they said is just nonsense!!” 結果只好見招拆招,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後來在最後一天,遇到評審時,他竟然還說我的邏輯很清晰,希望我不要放棄英辯這條路。哈哈。謝謝你邀我多參加台大英辯社的活動!雖然是那麼遙遠!!

Motion - THBT the developed world should bear a higher burden in the fight against global warming.

They said the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pushing those highly polluting industries into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s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causing more harm tha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at’s why the developing world should not bear a lower burden.

But can’t you see it?

Who exactly is pushing these polluting industries into them? The developed world!!

還有還有,Toast Cat,在第一場積分在被妳們打敗,在最後一場依然被妳們打敗。你們真的好厲害!謝謝你們說,我們真的進步好多。

Motion - THW ban any treatments or programs that seek to cure homosexuality.

They said that these programs are giving people the choice to live in the life style they like. They said that they are giving people the chance to become the people who they would like to be.

But let’s look what’s the reality in the status quo. The reality is, homosexuality is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incurable, or should I say, unchangeable.

Throughout the history, these programs do not produce any scientifically verifiable results. There certainly were some cases that the people were able to marry a different gender after the treatment, but only to be found out later that they were actually lying with themselves. That they were simply forcing themselves to live in a lie. A lie that produced great conflicts in their own mind.

Indeed, these programs sometimes actually cause harm to the people under the treatment. There were some cases that lead to deep depression, and even suicide.

That is exactly what we said as government side, that homosexuality is not something to be treated. Sexual orientation is not like anger that we can suppress. It’s not like shyness that we can overcome with. It’s who we are. It’s our inner nature that we simply cannot change.

In Taiwan, we actually teach students that sexual orientation cannot be changed in our school!!

感覺因為英語辯論,變得更有自信、英語對話變好、邏輯變清晰、朋友變多,連人也變得年輕了!! XD

好多故事

這八天,真的有好多回憶,認識了好多好多人。

還記得辯論完後,在路上遇見其他的隊伍,雖然不認識,但或許是因為眼神碰巧對上,當時還在興奮狀態的我,忍不住就搭上了話。天阿!這是我第一次隨機搭訕別人呀!!

還記得戰了很多場之後,走在路上突然會有人向我打起招呼,一開始還想不起是誰,後來才發現,她曾是我們的對手啊!

記得一起等待漫長的評審時間時,那位說因為我的臉看起來最無辜,所以要推派我去說我們肚子餓了的朋友。記得曾說我辯論起來表情太 peace 了所以都忘了要給我 POI 的對手。記得那位擔心我找不到公車站會迷路的好人。還有 Daniel,雖然是個高中生,不過做起事來卻感覺好成熟呢!

謝謝總是給我支持鼓勵的 Emily!妳真的好棒!我真心覺得妳們在 semi-final 的辯論好精彩。也謝謝你和 Ackwue 向我們宣傳英辯培訓坊,是妳們讓我有機會擁有這樣愉快的經驗。

Kelly!謝謝妳鼓勵我說:「大家都好嚴肅,我一上台整間教室氣氛就變得很歡樂。」

Chaos,你玩1A2B真的好厲害 XD!最後竟然沒有看到你辯論,真是太可惜了,我真的以為你會晉級!!

謝謝總是幫我解決疑問的 Steven,謝謝你總是鼓勵我!你們台大英辯社的同學真的都好厲害!好希望我們交大也有英辯社喔!!你們社長真是太厲害,短短一年時間,成立英辯社,帶來那麼多人來參加培訓坊。

謝謝評審們,絞盡腦汁為我們分出高下。

還有謝謝好多的工作人員,為我們帶來那麼棒的英語辯論培訓坊,謝謝你們推廣英語辯論的努力!謝謝 Winnie,謝謝妳辛苦的處理我們宿舍的事。

謝謝宿舍一樓的姊姊,每次總是笑著為我們開門。

And thanks for all the lecturers!! Thank you for teaching us so many things!! And your debates are just awesome!

還有最後最後,感謝 Cindy 一直陪我戰到最後一場,感謝妳陪我對抗那麼多的挫折與挑戰。最後能進十六強真是太不可思議,謝謝你和我一起走了這麼遠!

這八天真的很開心,希望我們明年還能再見!

Because of the above reasons, we strongly believe that everyone should forget his date, and come to debate!!!

speech

Friends

一些細碎小事

長談

第一次上到清大上韓語課,恰好坐在我旁邊的是某夢社的學長,記得他說他學了很多語言,感覺很厲害。上完課後,我們一起走了一段路。他問我,學韓語究竟是為了什麼呢?我們聊到,這世上可以學的東西太多了,尤其自己去追求知識,鑽研的多深都有可能。

追求知識許久的他,最後才發現,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

雖然最後我沒有加入他的社團,然而他所說的話確實讓我思考良久。

nthu

迎新宿營,新的可能?重新確定的自我。

一開始其實我沒有想要參加迎新宿營,一方面是因為參加的人只有交大資工的學生,二方面是因為覺得那太花時間了。

但後來聽學長說宿營是一生少有的機會,而且可以認識很多人,知道很多梗,不參加實在太可惜了。又想想上了大學應該要試著發現新的自己,所以我在最後一刻交了錢,決定試試看。

後來,真正到了宿營出發的時候,怡巧有許多考試在下禮拜等著我。當時的我開始覺得有點後悔,但想想還是覺得,竟然都報名了,就該好好的去感受它的美好。

宿營的內容是不是該保密呢?聽說也許很多宿營都是有點像的,為了不要破壞學弟妹的期待,還是別多說的好。

玩了很多東西,遇見了許多人。確實也還算愉快。

但當我聽到有些人說宿營有多棒有多棒時,當我看見他們的神情與語氣時。我卻突然有種不同的體會……原來,我是這樣的心情。

問我宿營好玩嗎?我想是的。但是對我而言,它並不是一個會一生難忘的經驗。甚至,我並不覺得這樣的好玩,會讓我很想很想花時間重新體驗一遍。

「我確實嘗試過了,所以我現在可以很有自信說,」

「這不會是我的所愛。」

當時的我,在心中這樣默默說著。

(很奇怪,記得當時的我對這件事的感觸頗深,但後來卻漸漸讓這樣的想法沉到了心底深處,直到寫著這篇文章時,才又重新想起了這件事。)

原來,我們可以如此不同

記得大一參加社團時,在成發結束過後,眾人開始說著這過程帶給他們的感動。許多話語,觸動著人心。

我聆聽著那些話,我閱讀著那一段段文字,我感受著他們的心情。突然之間,有種好濃好厚的疏離感。因為那些情緒,我感受不到。

好像好像,是迎新宿營結束時,曾體會過的同樣感覺。

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沒有那樣的感動,不明白該何去何從。

改變

可是可是,生命中還是有許多小小的開心。雖然小小的,卻那麼樣的令人喜悅。我這樣想著。

可是好像,即使是這樣的開心,也不可得呢。

原來是我錯了。原來那些小小的開心,只是我任性妄為建立的假象。

好像一切都塌陷。

複雜圈

好多好多的想法、好多好多的心情、好多好多的決定。

我的生命中有很多小圈圈,很多很多的小圈圈。我總是習慣和一小群人待在一起,待在那樣的小世界裡。那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很多很多的理由,我開始看到隱藏在這背後的危機。

當我開始辨認自己日常生活若有似無的退縮決定,並一一反駁之後。讓我驚訝的是,單單只是這麼做,就讓我多認識了好多人。有了這樣的鼓勵,我進一步把我的交友圈不斷擴大。雖然或許還是很小吧,但對我而言,已經是好累的規模了。

那時我還做了另一件事:「每日三省吾身」。每天睡前寫下那天的互動,然後思考有什麼值得改進的地方。這是一個朋友推薦我做的,她說這對她幫助良多。

雖然還有其他的項目,但這就是當年最主要的發展了。

大三,一方面是朋友的數量已經超過正常舒適圈了許多,再繼續擴張會需要不少心力。二方面是我想把多一點的心力集中於課業上,同時為未來的打算做準備,於是我決定暫時停止複雜圈這個項目,等待大四再重啟。

當理性的驅力抽離了之後,我很快的便感覺到改變。和大多數的新朋友漸漸失去了頻繁接觸,只有偶而打個招呼等等。雖然還是會認識新的人,不過速度很明顯的降了下來。我發現我開始累於與人聊天,也會在許多情形下,做下疏離人群的決定。另一方面是小圈圈迅速的形成,也開始有了一些比較深入的友情。大概是我的自然人格接管人際關係的必然結果吧。(笑)不過呀不過,現在的我似乎比較開心呢,或許自己真的成長了那麼一點。

其實本來大三想縮進安全的殼子裡,停止一切的提昇計畫的,不過情勢所逼,還是不得不前進,這段期間的發展主要是領導方式的測試以及提高對拉昇衝突所產生衝擊的抗受力。(啊,我想要破壞那種想討好所有人的心態。)

然後我發現這些項目產生的心理壓力跟複雜圈比起來其實是有增無減。(笑)還好大部份的事件都結束了。

還有好長的路要走。

未來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我也一樣。我們必須一直嘗試才能找到什麼是自己要的,什麼不是。然後,自信的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在這世上吧。

好多好多的計畫,大四,放手一博吧。內心大概沒有比現在更加鼓動了,好想離開此時此刻。

反思 (1) - 讀書方法論

books

從作業切割的理論基礎講起

大概從兩個方面來講,首先,切割會讓效率增加,再來,切割會讓人比較有辦法去處理一件事。

效率增加的理由至少有兩個:其一,人能維持專心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不斷做同一件事的時間拉的太長,會很難維持最高效率。其二,睡眠。

研究指出,需要創造性思考的學習活動(例如解數學題等等),若能切割時段,並且在這之中,有適當的睡眠的話,表現會明顯上升。(如果是以學習而言,切割也能使長期記憶較易穩固)

再來,分割可以讓人比較好下手。這點將作業分成數個部份,分別給分,效果也是同樣的。

當一件事情太大時,人們常會花時間猶豫不決,卻不真正下手。而每完成一個部份所產生的正向回饋,也是讓人們更願意繼續做下去的推手。

最後,是死線設定的問題,人的意識並無法隨時監督一件事該有的進度。有時不是不想去做某件事,只是沒有想到要去做。所以很自然的,會有拖到最後的死線才做的傾向,屆時,若事情很大,受猶豫不決的浪費時間效應,加上自覺難以寫完的情緒。無力感倍增,放棄的可能性也大。

死線分割,可以讓每次死線前的工作較易完成,使人較有意願去做。

誠然,若是自行決定這樣的時間表,也會具有同樣的效果。像我通常會事先安排確切的日期時間,是用來寫某些特定的作業的。有時若低估作業所需時間長度,這樣的時程表也需隨進度不斷修改。如果沒有不斷保持這樣的時程表,我很可能也會把作業一直累積下去。

這也就是說,切割之所以有用,雖然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樣子做效率比較高。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這樣子做,人們會(理論上)更有意願也更有可能投注大量的時間在作業之上。而既然花的時間變多了,表現會有所提昇也是理所當然的。

以一般性的學習而言,其實主要也是這兩方面。如何把學習效率提高,以及如何讓自己更有可能花時間去學習。

學習效率的部份,大概看以下這兩本書其實就能掌握大部分的基本原則了,第二本書甚至只要看前面記憶理論的部份即可。

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參考:〈跟學習有關的書籍介紹〉

關於我每科的讀法,我也曾發表過相關看法,以後也會不定期發表。但是其實這些細節,最適合每個人的方法不一定一樣,以基本理論作為基礎,慢慢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才為正途。

而另一方面,如何讓自己更有可能花時間去學習呢?這方面的技巧很多很瑣碎,像是待辦清單, 時間規劃,甚至是讀書的環境(ex. 圖書館可能比較好讀書)都是下手的方向。

我蒐集這方面的知識也是從各方採取,很雜亂,而且也很多沒有理論基礎,純粹是不斷嘗試每個方法適不適合自己。

如果想看書的話,《改變,好容易》,還不錯,雖然它主要是在講如何改變他人的行為,不過有些基本原則可以採納。我這裡只講對我而言最核心的部份:動力。

心流理論

Flow

心流經驗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當心流經驗發生時,人的行動力與意識會緊密結合,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感覺不到時間的消逝,專注忘我地享受那份水到渠成、不費吹灰之力的感覺。

Flow, Wikipedia

再次說說我與英語的故事吧。

幼稚園的時侯,因為有次英語老師來上課,都聽不懂,哭著回家,不想再上英語班。小學開始的時候,上英語課,也總是不想專心,結果考試連 26 個字母也不會。被送進補習班,不會寫還會被老師打。

〈不只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停止的故事、核心動力〉

到了國中時,我也常為了枯燥的英語課而感到挫折。可是,因為某些機緣,我找到了學英語的熱情:〈千萬別學英語:關於學習、過往、及其它〉

那時我花的時間是非常驚人的,一開始為了達到追根究底查字典的要求,常常一篇空英就要查三四個小時。雖然如此,但這樣學習的經驗還是很愉快,所以我並不介意每天花三四個小時讀英文。這當中的差別到底是什麼?

現在我覺得,重點就在於,我所選用的新方法可以讓我進入心流狀態,而舊方法不行。

如果我花的時間更少,還是有可能進入心流狀態嗎?當然可以,只是當時的我無法這麼做。

因為若我想避開細背瑣碎文法所帶來的挫折感,我就必須得到層次高了好幾倍的語感才行。

因為我若想讓我背單字時避開反覆記憶的枯燥,我就必須擁有龐大的閱讀量,以至於幾乎每個單字都已經看過了好多次,熟悉到,我可以不費任何力氣就把單字記下來才行。

也就是說,如果我打算把我讀英文的所有時間,都轉換成心流狀態,並且同時兼顧學校的要求的話。花費大量時間便成了唯一的可能性。

這樣做的結果最後是,雖然我一直都比較喜歡,也比較擅長數理方面的學科。英文卻意外的成為了我最強勢的科目。(雖然國文依舊是最弱勢的。)即使可以把 TOEIC 考到 970,可是我完全不會想去讀外文系。

心流帶來的滿足感是如此的大,作為一個動力,它確實是非常強勢的,也可以用來解釋我的諸多行為。以大二的電路與電子學為例。事實上,我苦心積慮尋找好的上課方法,與其說是為了要讓我的表現更好、分數更高。但更重要的理由其實是,我企圖要在上課之時,把我的精神壓入心流的狀態之中。

所以雖然我覺得我以後可能不會想再碰到電電的延伸學科,以後也很可能不會在工作上用到。但,就只為了「讓學習變成一件滿足的事」這樣簡單的理由,就可以把我的精神投注在如何學習電電之上。

即使是我遇到只靠記憶就能應付的考試,我還是會試圖去完整的把課本看完,組織完整的背景知識,最終使得背誦本身成為比較愉快的經驗。(背誦是一種很難很難進入心流狀態的讀書模式,這也是我為什麼很討厭背考古題的考試)誠然,這也表示,我選的路徑其實不是最短路徑。而是最愉快的路徑。

如果我選擇放棄心流,然後好好地強逼自己抵抗自己的不專心、不愉快,我確實可能花更少的時間,依舊達成考試的要求。可是我不想這麼做,背後的理由也單純無比,因為我真的比較喜歡那種快樂滿足的感覺。為了維持心流狀態,常常必須因時制宜的不斷調整學習策略。

比如說,隨著我聽英文雜誌 MP3 聽懂的部份愈來愈多,聽 MP3 這件事就愈來愈難維持我的專心度。

有時你會聽說,光是努力是不夠的為什麼不夠?

因為妳的努力或許沒有作用,不能產生效果。如果我試圖抵抗自己的不專心,並且持續讓自己用同樣的方式聽 MP3。這當然是很努力,尤其是抵抗自己的不專心這件事,很可能需要非常非常強大的意志力。

可是問題是,這件事情本身,很可能已經無法帶給我很大的進步了。

我需要的是,找到一個新的學習法,一個可以讓自己重新進入心流狀態的學習法。誠然,透過痛苦的方式,換取高度的成長,或許也有可能。但也有可能痛苦其實來自沒有成長。但處在心流的狀態之下時,你幾乎可以確定,你一定有在成長。

於是,結論就是。我的學習方法的核心,其實就是把心流當成衡量標準,細心經營,盡可能把讀書的狀態都推入心流之中,而心流的狀態將會確保兩件事:

  1. 心流本身會帶來強大的動力使我灌注我的心力。
  2. 此時我採用的讀書法多半是適合的,因為我很可能有在進步。

所以當我說,我的讀書態度,是我經年累月,參考大量資料,並不斷嘗試親手一點一滴打造出來的。我的意思其實是,經過長年的嘗試,我成功的把我大部分讀書的時間都拉入了心流的狀態之中。

心流理論其實指出了一個很重要的點:即使某件事現在讓你感到很挫折或很厭煩,只要你找到一條適合的路徑,使自己得以進入心流狀態的話。它就可以給你帶來滿足與喜樂。

而心流最強勢的地方就在於,你會去喜歡這樣的滿足。維持心流比起抵抗不愉快來的簡單太多。

陷阱與限制

看過了一些學習理論之後,很快就會發現,有一些限制是很難克服的。

每個人,因著先天起始點的差異,加上後天長期塑造的影響。最擅長的學習模式常有不同。我透過閱讀吸收知識的能力,比起透過聽講來的強的多。所以如果我要在上課時進入心流的狀態,我通常必須要一直看書或者是計算題目才行。當然,如果蹺課然後自己讀,或許有機會達到最完全的控制權。

確實我也看過非常認真聽講,筆記抄的詳實,表現也非常傑出之人。而且我也相信,確實有人是可以透過這樣的專心進入心流狀態的。甚至或許有些人,其實是用著我絕對比不上的堅強毅力,不斷抵抗自己的不專心,而完全沒有倚靠心流狀態也說不一定。

我可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學習型態?

或許經過長年特意的努力,我可以加強自己透過聽講吸收知識的能力。但是或許這件事情無法在我畢業之前完成,所以直接透過已有的能力做發展似乎是比較實際的方法。(而且你會發現,你可以用加快閱讀速度的方式提昇知識的獲取量,可是你無法提高上課老師說話的速度。所以如果妳的聽覺能力訓練的太強很可能也會導致上課變成無聊的事,而且你很難「反訓練」)

再以作息型態為例,證據顯示,作息型態很可能是天生的。並且依據人生的階段不同,而有改變。大多數的人在青少年時期比較可能偏向晚睡的作息型態,而,大多數人,在中年以後,比較可能偏向早睡的作息型態。而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就很明顯了。

這也就是說,在正統的教育體制裡,偏向晨起作息型態的人,上課就是比較可能專心。雖然透過一些方法,可以將生理時鐘更動幾小時。但作息型態基本上很可能是無法改變的。

即使知道這件事實,能做的其實不多(ex.改讀夜校?)

當然,如果你覺得上課其實也吸收不了多少東西,而真正的學習其實發生在下課以後的話。那麼把課蹺了,好好睡覺,然後在適合的時間自己讀,可以把這件事的效應降到最低。可是,有些資源,在晚間是無法使用的。

像是圖書館。如果你發現你在寢室很難用功讀書的話,身為一個晚睡者,你能用來解決此種情形的工具就少了一些。(當然,如果你發現你很適合在寢室讀書,那這就不構成問題。)

因為同樣的原因,大部分的活動比較可能出現在晚間。而一個晚睡者在這些活動裡也自然的較能專心,而一個愈是重視這些活動的早睡者,他的睡眠債也會同樣的升高。

而偶爾你會發現一些人,他們每天可以睡得很少,卻依然維持不錯的精神力。

這樣的人,天生能運用的時間就是比較多。而你即使透過熬夜來榨取多餘的時間,妳的精神力卻會比不過這些人。因為他們的睡眠是比較有效率的。(據說有一組研究團隊正在想辦法以藥物複製這種人的睡眠效果,不過如果真的有這種藥物,你會為了可以每天睡少一點而去吃藥嗎?)

回到原先的作業分割問題。透過分割來吸收學生投入時間其實背後有一個問題點:如果你就是沒有時間可以拿來挪移,如果你就是沒有時間可以拿來寫作業的話。那麼最後,唯一可以使用的就是睡眠時間。如此一來,因為減少不專心和睡眠所帶來的效率提昇就會失去作用。

不過投入時間增多的效果我想還是有的,畢竟會在乎課業其實是個普遍現象。然後,每個禮拜看一次日出還是會比某個禮拜每天看日出有可能啊。

雖然最擅長的學習模式常有不同,但值得樂觀的是,靠天份僅能取得初步優勢。在這個高度發展的時代。隨著前進的路變得愈來愈長,訓練法的成效愈來愈高。先天特質的差異已難造成太大的影響。(這該說是進步還是危機呢?每一個世代的人,想要做出什麼創新的話。所需的背景知識要求一直不斷的在增加。)

於是,研究各領域傑出人士結果,一再發現。正確的方法,以及投注難以想像的大量時間,才是最終造成卓越的關鍵要素。(見《我比別人更認真:刻意練習讓自己發光》

時間砸下去,而且確定這些時間裡,自己有進步,自然就有成效。無論是時程表,改善環境,還是心流。無非只是使你更容易把時間投入進去的手段罷了。

效率是有差,但效率產生的差別一樣得經過長期的時間才看的出明顯的差異。

最後,倚靠心流是一種具有高度集中性,和排他性的作法。因為有時你必須投入很多時間才能維持一件事的心流。所以太執著於這種狀態,很可能會有專注少數事,並且將其他事完全放棄的傾向。這種作法本身,也有它的問題。(雖然這種作法也有它強大的地方就是)

古都回憶

friends

去年暑假回台南的時候,曾和國中同學約了出來聊天。地點在古城豆花庄,記得椅子很矮,播著很多古老音樂,被朋友說實在不適合我們的年代(哈哈。

我們聊了好久好久的天,還意猶未盡,可是就不知不覺變得太晚了。回想起來,卻不是很記得聊了些什麼。老朋友聚在一起就是這樣吧,寒暄幾句,問問近況,說說心情。只是這樣就可以聊得沒完沒了。

想到聊天,突然讓我想起兩個場景。

第一個是在國中時,某天,突然有人來了我家。原來是我的同學在外頭逛,好像剛好到我家附近,所以就進來看看。記得那群人有些我也不太熟,本來他們只是想說說話就走的,可是聊著聊著,好像也聊了好幾個小時,真的也記不得是聊了什麼了。

另一次也是國中,在我還有補習的時候。曾經在某次下課時,有個隔壁班的同學走了過來,問我要不要聽笑話。其實我們也不太認識,不知為何會突然問我呢?或許是急著與人分享嗎?

其實明明是一些不是很特別的冷笑話,我們卻不知怎的笑的抱肚喊痛。說了一個,又說一個,用笑聲充填了那一整個下課時間。仔細想想能記得那麼多笑話也是不簡單,不過真的笑的理由卻不只是笑話吧,而是當時的情境,不知怎的,就是讓人忍不住笑。

記得這兩次都還滿愉快的,不過過了以後,不熟的還是不熟,只是這場景卻刻進了我的記憶之中了。

上了大學,人與人的聚散更頻繁了。這時回頭去看我在國中時的友情,就顯得特別珍貴。

或許正是因為我們那麼早就認識了,所以這樣的友情才能持續到現在吧?謝謝你們包容著我偶爾的幼稚與不成熟,謝謝妳們願意聽我說,說能認識你們的我真是幸運。

高中的同學會,似乎就無法聊得那麼起勁,或許是規模不同吧?上個寒假時去的國中同學會來的就只有六個人,可是聊得非常開心(這同學會實在是非常臨時起意啊)。

覺得人一多了以後,對話就會被別人領著走,常常我想到什麼回答,別人卻早已前往下個話題,跟不上話題,就只好不說話了。或許這也是為何我的朋友總是一小圈一小圈的吧,哈哈。希望自己能有機會改變這種現象。

雖然在不同的地方,可是每個人都在努力著,走著自己的方向,我也要加油 :)

計程車

taxi

之一

坐著遊覽車上台北,看著時間,實難趕上。

「太晚出門了!」我自責。

下了車,決定找計程車,直接到會場去。

「反正只要有個佳作就回本了!!」(自我催眠)

會場樓下,手機響了起來:「請問你是否有要出席呢?」

「喔喔,我在樓下了。」

「太好了,這樣就沒問題了。」

剛好趕上!!

之二

某:「我都坐計程車耶。」

我:「這樣很花錢耶。」

某:「可是省時間啊。」

某:「你要去衡量,那些時間,能不能用來創造更多的價值。」

某:「如果可以的話,那搭計程車就很正常啦。」

之三

社團聚餐結束,小胖手捧紅包:「這是期末的分紅~」(笑)

拿著裡頭裝的一百元紙鈔,我笑笑的搭上計程車。計程車司機不知怎麼的和短短聊了起來。

司機:「其實啊,我開計程車只是副業啦。」

司機:「我平常都是簽六合彩。」

司機:「最近我手氣很好耶,我很開心啦,這趟就不算你們的錢啦。」

下了車,我們不住讚嘆今天的好運氣。

隔天記帳時,意外的發現一百元的期末分紅消失了。回想起來,好像跟著一些雜物在我回來時被丟進垃圾捅了…

不賺不陪!? = =

之四

小時,帶著名為牛牛的布偶出遊。

在陌生的城市,搭上了陌生的計程車。

其後,發現牛牛走失了。或許是待在車上了吧?

惆悵著。

某天,姊姊從跳蚤市場帶回了和牛牛神似的布偶。簡直一模一樣。

「你是牛牛嗎?」我問。

[小記]交大服務學習:原住民服務

smile

上個學期的時候,煩惱著要修哪一門服務學習。注意到了兩門課,一門是國小課輔,還有一門就是原住民服務了。其實原住民服務也是替小孩課輔,不過國小課輔那門非常熱門,有好多人選,為了避免沒有選中,所以就選了原住民服務了。

為什麼會想選跟小朋友有關的服務課呢?其實我自己也嚇一跳。只是覺得一年級的服學只是掃掃地,雖然輕鬆,但卻好像沒什麼特別。我想我應該要趁著服務學習的機會,讓自己成長才是。

其實平常跟小朋友也沒有特別接觸呢,對他們的印象大概停留在國小時,那群喜歡打來鬧去的男孩。還有以前小時候,回外婆家時,那群喜歡欺負人的女孩吧。

只是只是,有種莫名其妙的直覺。覺得我在小朋友身上,好像會,學到某種對我而言很重要很重要的東西。

真的開始參與服務學習之後,當然也遇到一些尷尬、手足無措的情形。不過感覺上,好像就是陪他們玩,或者說是被他們玩呢?

然後然後,真的好羨慕他們的單純啊,那樣的單純,我是不是已經沒有辦法,也不該擁有了呢?我想這是我該一直思考的問題吧,長大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總之總之,謝謝你們,我玩的很開心,哈哈。

場景 1

上課時,坐到了小朋友旁邊。

他一言不發,也不看我。

慢慢移動椅子,移動椅子,

不知不覺兩人就隔了大概3公尺那麼長 orz

(過了半小時

(湊過來

「大哥哥你從哪裡來的?」

「大哥哥你的手好大喔~」

「大哥哥~~」

場景 2

上課途中,一位小朋友的筆掉了下來,滾呀滾的滾到了筆者身邊。

小朋友:「不准幫我撿!!!」(激動

非常迅速的跑了過來,把筆撿了起來,又迅速的跑回座位。(激動

我:「…」(連動都來不及動

小朋友真的超可愛的!!

場景 3

和小朋友一起步出教室,關上了門後,他突然停下來。

他一個轉頭,看著我,露出意味深長的微笑。

「哈!」

他迅速的衝了出去,迅速的跑到樓梯旁,迅速的跳到扶手上滑了下去

太可怕了吧!!QAQ (驚嚇

從下面傳來的的叫聲:「大哥哥跑的好慢喔~~

後來費了一番力氣好不容易追上他的筆者

覺得一身的老骨頭都要散掉了…囧

場景 4

小朋友:「大哥哥我要騎馬~~」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前進~~!後退~~!往那邊~~!往那邊~~!」

(哈…哈…哈…

小朋友:「換我當馬了!!」(興奮

……

「大哥哥你要全身爬上來呀~~」

太誇張了!!我怕我會把你壓扁啦!! TAT

小朋友真的超活潑的!!!

場景 5

小朋友:「大哥哥有沒有女朋友啊??」

小朋友:「大哥哥我幫你找女朋友!!!」

(拉(扯(跑來跑去

路人:「大哥哥你怎麼一直跟在她後面??」

(你沒看到我的手被他夾住了嗎 TAT

場景 6

小朋友1對小朋友2說:「來來來,我跟你介紹大哥哥大姊姊。」

「唉,這個太醜了,不認識也沒關係。」

「這個這個,太呆了,算了。」

「這個,唉,統統都不用認識了啦。」(搖頭(嘆氣

場景 7

上課時,老師問大家問題。

小朋友:「大哥哥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好笨喔

我:「…」(QAQ)

小朋友真的超單純的!!!

Kindle 之我思

kindle

從我小的時候,就一直對電子紙之類的概念的概念感到著迷。

Amazon Kindle 剛出來的時候,我就對它感到高度興趣了。不過我一直在觀望,觀望。畢竟這種新的科技,一開始總是又貴又不成熟。

等啊等,等他出了一代、二代、三代。最後還是忍不住了。好吧,就把自己當作實驗品吧!!誰叫我是科技人呢?(自我催眠)

Kindle 是個電子書閱讀器,她和一般電腦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的螢幕並非自體發光,而是盡可能像紙一樣,是透過反射光源來觀看。

這樣的特性,其實就是我想擁有他的最大原因。

還記得以前在看 Cprogramming.com 或者學習 CSS 等等東西的時候。為了維持專心度以及眼睛的舒適。得把學習的時段切成細碎的區塊,往往看了好幾天也沒什麼進展。

Kindle 在這方面確實有達到我的要求,e-ink 螢幕看起來舒服多了,讓我可以長時間閱讀,更重要的是,我的閱讀速度也可以加快。

記得友人聽到我要買 Kindle 時,他一直無法理解:「你為什麼不買 iPad 呢?他一樣可以看電子書,而且還多了很多功能啊?」

可是我想要 Kindle 就是因為她只能用來看書啊,這樣就不會不專心了。

記得友人是這麼回答的:「你沒事幹麼花那麼多錢,買一個東西來限制自己?」

雖然有點不甘心 ,可是一時也想不出什麼說法反駁。

Kindle 的設計簡單,不能玩遊戲、不能即時通、不能畫圖、不能做簡報。因為她最重要且唯一的目的,就是用來看書啊。

不管怎麼說,這幾個月用下來,我真的很喜歡 Kindle 呢,感覺有點不可或缺的依戀了。如果我買了 iPad 的話,大概也只會覺得是多了一台酷炫的筆電吧,雖然沒真的用過還是不一定啦。

我想人心是複雜的吧,如果我可以找到一個方法限制一部分的自己。另一部分的我,就能任性的享受自由了,不是嗎?

真的很喜歡,沈浸在文字之中的寧靜。

「那麼,為什麼不要乾脆看紙本的就好了呢?」

啊,如果你曾看我手捧兩三本原文書行走於校園之中,你就知道為什麼了(汗)。且近年浩然圖書館開始有些書只有電子書版本,沒有購買紙本了呢。

當然當然,Kindle 帶來的議題不只那麼簡單,還有讀者閱讀習慣的改變,出版生態的影響,未來或許慢慢會看得到吧。雖然,買下 Kindle 的我,所想的其實沒有那麼多。

希望電子書的市場能夠繼續發展,至少在我的 Kindle 壞掉的時候,如果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更好的電子書閱讀器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