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問道,為什麼一個人努不努力可以定義一個人的價值?

「但不是很合理嗎?」我心想。

大家小時候所受的教育,豈不就是應該要努力讀書做個有用的人嗎?

〈生存的價值為何呢?〉

或許因為太習慣努力這件事,慢慢把努力當成一種信仰了。所以快要無法想像如果不努力是什麼樣子。這一切到底是怎麼開始的呢?驀然回首,竟已不知不覺過了那麼多年,每次總覺一切彷彿好像都是夢呢。

所以你為什麼努力呢?「只是想,變成更好的人。」

在人生最早期的階段,我其實走得不順。當時對自己的認知應該是覺得反應很慢、很膽小、又對社交不在行所以相當挫折吧。回想起來,當時的我最大的煩惱應該是人際關係,以及對自我的認知。想起當時即使只是當個班長之類也是非常令人恐懼的壓力事件。而記憶裡也有不少孤單孤僻的場景,像是游泳課時自由時間大家自在的一起玩,我卻會窩在一旁一個人陷入難過的情緒等等。

國中年代因為人際上的困擾陷入了很長的憂鬱期,覺得自己那麼弱實在是沒有什麼價值。但也很幸運的在那時看了一些激勵人心的書,漸漸有了想要學習成長,改變自己的動力。是那時開始有自覺的學英文踏上慢慢長路,慢慢養成規劃與規律的生活。

仔細的回想為何當時想要努力,或許是為了獲得一些人生的控制感吧。總覺得如果可以變好一點,再變好一點,或許就能過得快樂一點了也說不定。

這樣的全面控制的想望鼓勵了我進行了許多的嘗試,像是報名參加英語話劇,對當時的我來說應該是非常令人恐懼的活動。(雖然最後可能還是因為拙於言詞所以被分到幾乎不說話的角色。)或者是為了克服很少跟朋友出門,所以對外界不熟悉、老是要家人載,所進行的腳踏車亂騎的大探索計畫,記得當時還曾經騎到幾乎很少人車的超大馬路,或者是有墓園的地方,現在我還是不太確定那裡是哪裡呢。雖然到了 2013 年還是會發生因為太恐懼而過店門而不入的糗事,不過當時的努力應該也對大學的自立有不少幫助。此外也有各種瑣碎的努力,像是鼓起勇氣向某些人打招呼、嘗試改正偏食的習慣等等。

在課業上的努力到了高中時強化到了想要百分之百運用上學時間的地步(〈在台南一中——高中新生活!〉〈高中一年回顧〉 )。另一方面,更努力有意識的參與體育課時之類的活動,平常如果無聊的時刻則不斷的看各種書來消耗時間。記憶中不再出現所謂窩在一旁陷入難過情緒的場景了。

雖然對於在群眾中自處稍有進步,但對於交友的經歷還是缺乏。相較於許多人在國中就常和朋友一起出門。我到了高中還是很少有任何跟別人出去吃飯的經驗。這時代對人際關係的努力主要是用一些拙劣的手法維持國中年代比較好的友誼,像是偶爾用電話保持聯絡等等,此外也終於有了數次和熟悉的朋友一起到外頭吃飯的體驗。

慢慢的喜歡上了努力以及學習本身,每克服一個難關,總能獲得一些成就感。而沈浸在心流中更讓人忘卻從前各種難過的情緒。

所以你為什麼努力呢?「因為除了努力以外別無他法了啊。」

我一直以為『真誠的心是可以打動一切的』,可是我卻忘記努力才是更讓人動容的偉大。

〈我也有一個故事要說。〉

在選擇大學時,要去哪裡確實也是令人煩惱的選擇,但有件事情還滿確定,就是想離開家。倒不是因為家庭有太多的拘束,而是因為家裡太安逸了。幼稚如我待在這樣安全的家裡,甚至連出門自己找東西吃都會有點恐慌。要動用認知上的力量強迫自己,這樣成長起來太累了。唯有離家才能往下一個地方前進。

雖然表面看來大概會覺得我的大學生活相當充實與新奇,不過回想起來其實基調似乎還是沒有變。當時的我最大的煩惱應該還是人際關係,以及又是對自我的認知。

膽小鬼的痕跡依然跟著我。記得我偶爾會大老遠的走到清夜附近,想去某家店採買東西。但經過時,卻只敢稍微看看,一邊繼續前進,走了好遠。有時會克服膽怯,重新回來,把該買的東西買了,有時卻會空手而回。

然而自理生活的經驗確實讓我成長不少。慢慢累積各種買東西的經驗、利用自助餐可以夾不特定份量的特性,逐漸增加能吃的東西種類、自己跑去理髮店、自己手洗衣服。這些對正常人來說再正常不過的事卻是剛上大學的我很新鮮的學習經驗。(不過後來洗衣這件事不再新鮮以後,我就都用洗衣機洗了,哈哈。)

初到交大,繼續進行大探索計畫,很快的走過整個校園。繼續的規劃各種課程的時程最大化心流的享受。除此之外,也是人際交往的更多考驗。高中與大學的交接點真的是人生中意志力最強大的時刻,可以做到仔細紀錄每天的事情,按照規劃前進,以及每次花了錢就馬上記帳的地步。到了現在,馬上記帳這種事已經是難以達成了。

因為有更多的活動所以多了跟更多人吃飯的經驗,和高中時和高度熟悉的小團體輕鬆的吃飯不同,發現吃飯這件事本身對我竟然也是有壓力的。總會覺得自己話太少,不夠懂得社交,或者是不太會主動跟店家打交道、拿碗筷、衛生紙之類的瑣事而感到挫折。一直到相當晚期有了足夠的經驗後這樣難以自處的感覺才漸漸減輕。精確的來說,我還是很少話、還是不太會跟店家打交道等等,只是不再因為因為這樣而感到強烈的不自在了。(好吧,還是有一些。)當然,或許這有部份是由於經濟狀況普通,節儉成性。所以總是喜歡吃校園裡便宜的自助餐,以致跟正常店家打交道的經驗始終還是不足呢。

為了強化自己的社交能力,也利用大一精力特別強的時刻參加了各種社團活動,可是最後卻只是一再確認自己不太喜好這樣的活動與感到挫折疲累,反而使得後來幾乎不參加活動了。(〈太滿太滿的一學期,如何再前進?〉〈一些細碎小事〉

最後終於又因為人際上的困擾而感到難過,但那時的我已經成長了不少,不再像以前一樣陷入長久的憂鬱了。決定再開展一系列的新計畫使自己成長

大幅擴展交友圈累死自己的複雜圈計畫;讓自己更願意表達意見、忍受衝突,而故意提高衝突等級,適當表達怒氣的衝突計畫;花費不成比例心力在進行小組協調的加強領導力的計畫。在那段時期又經過了許多嘗試改變自己個性的努力。雖然最後維持的時間不久,不過事後看來在這段期間過後,我對人際關係的壓力反應似乎降低了不少,或許算是有些進步吧。

總是為了能夠自處而努力的活著,漸漸無法想像不努力的生活了。所以當初遇到覺得不想那麼累的過人生的人時還是有些衝擊。被問到為何要這樣努力的活著。當時的答案似乎很清楚,因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了呢。

所以你為什麼努力呢?「因為努力很快樂呀。」

我覺得書對我的人生真的有很大的影響。在我人生的道路裡,閱讀真的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當初激勵我,使我相信快樂的道路能夠到達終點的書。應該是「賞識你的孩子」這本。

如果快樂的路有好多好多。

如果達到卓越的路有好多好多。

我就是如此任性的相信,這兩個方向,一定有重疊的路。

〈反思 (2) – 人生跑馬燈〉

在朋友的鼓勵下接觸了英語辯論,剛開始只覺得是很有趣的活動,不過隨著參加的次數變多。()才慢慢意識到他對我的影響與改變。在英辯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和隊友討論,同時又要適當的表達自己爭取評審的認同,又要仔細聽對方的意見。簡直是訓練溝通能力的絕佳機會。在此同時,在贏得比賽的過程裡,也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過程。能夠學會站在台上無疑是自我認同低落的我亟須獲得的經驗。

但更重要的事其實是我喜歡這件活動本身。那麼多年來尋尋覓覓,幾乎找不到同時可以增進溝通能力同時我又喜歡的一件事。我總是相信喜歡的道路就是最好的道路。所以一方面我很感激英辯為我帶來的成長,一方面我又有點遺憾自己太晚接觸她。

雖然大學年代自己的溝通能力和自信心確實有成長,不再像高中國中年代那樣的脆弱。但終究還是成長的不夠多。趕不上那些高中擁有正常社交生活,大學又繼續發展的大大們啊。而我總有一種預感,覺得未來我再也找不到一件同時令我喜歡,又能增加溝通能力的事了。然而綜觀過往的道路,我不得不清晰的感受到,如果說在未來的人生裡,有什麼東西是限制我所能到達的地方的最大障礙,恐怕就是我的溝通能力,或者更廣泛的講,是我的人格素質,我的膽怯與自卑。

經過了大學的各種嘗試之後,漸漸覺得就算勉強自己,也無法得到真正想要的東西。而是要找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這樣的傾向當然是在人格逐漸成長,比較不會有迫切的「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感受後才慢慢冒出的。然而這種走法卻也已經隱含在我做事的方法裡很久了。

就拿準備課業來說,我總是會認真讀完課本,甚至多看一些額外的參考書,最後才實際針對考試準備。這種作法看似是為了扎實,實際上卻只是因為直接準備考試太令人煩躁了,而看課本和參考書都是智識上可以稍微享受的過程。而一旦累積了足夠的背景知識,準備考試本身也會變簡單,簡單到進入我的舒適區了。這絕對不見得是時間上最有效的運用法,可是卻是一個相對快樂的走法。

雖然有人覺得還是要走出舒適區才能達成真正的進步,但長久以來難過的過往讓我對快樂有種偏執的追求,信仰般的相信總會有一條快樂又能到達終點的路。因為我真的很害怕,如果踏錯腳步,內在的脆弱性格或許就會將我帶上絕望之路。

大口喝酒大聲講話假裝自己在演一個瘋子。狂講自己破爛的英文。逼自己去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逼自己上課舉手。穿性感一點-收起你的長版上衣或是及膝小洋裝,準備幾件超短熱酷或是無袖上衣。太陽眼鏡。化(妖豔的)妝。逼自己去幾個party,並且練習玩瘋(如果嗨不起來,喝酒即可)。偷聽別人講什麼笑話,背起來,到下一個party講。男生可以主動跟男生勾肩搭背一下,主動找其他男生乾杯。多講一些髒話(男生)。主動握別人的手,大聲的說出自己的名字。

〈開學了,交換學生們,這裡是一些殘酷的事實〉

長久以來對心流的追求,其實就是不斷把身邊的所有事物都轉變成挑戰性恰好可以讓我成長,卻又不會有太大壓力的環境。在校園安全的環境裡,我確實能把這件事愈做愈好。直到最後終於成功和自己和解,相信自己或許真的能在這世界上自處了。

所以你為什麼努力呢?「因為我有想完成的夢想。」

正因為比從前任何一個時刻都更理解,有天我會面臨功能的喪失甚或死亡,更該把握時間,做一些我愛的事。無論別人怎麼想。

〈反思 (2) – 人生跑馬燈〉

長久以來對自己的自我形象都是唸書還不錯,可是卻連簡單的在社會中活著都有問題的人。在與自己和解後突然變得海闊天空。過了一段相當愉快的日子,覺得未來大概不會再像從前以樣掙扎著了。終於能有段時期最大的困擾不是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

此時的我似乎需要為繼續努力找個理由。於是我開始有了夢想和野心。覺得資訊科技或許能為人類帶來好的改變,而我或許能成為那波改變的一部分。(精確的來說應該是重拾,因為高中時這些夢想也佔了我平日思想的很大一部分,只是不知為何大學時太過陷入日常生活了,對外面的世界漸漸失去了感覺。)

或許整個事件的最高峰大概在某天我差點被車撞到時腦內爆發的吶喊吧。「怎麼能死在這種地方呢?才不可能死在這種地方呢。」雖然沒有明說,不過當時我很快注意到,這句話背後隱含的意義其實是表示因為我還有要做的大事所以不能停在這裡呢。

然而出去見了世界以後才發現其實身而為人,我實在是太渺小了,根本沒辦法擁有這樣的能力。跟各方大大比起來實在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所以這樣的夢想又暫時收斂了一下。

同時我也漸漸明白殘酷的事實。這麼多年的努力與成長其實僅僅只是讓我稍微得到作為一個普通人時可以自在的活著的資格而已。即使當時覺得自我的和解是多麼難得的體會,他帶來的保護傘也只有在正常的社交環境中有所作用。但是這世上充斥著各種更有挑戰性的事,不論是從基本的團隊合作、到像強者我朋友想開創自己的事業,或者甚至是一般人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求偶行為。我的人格特質與強度還是遠遠跟不上需求。

於是新的自我形象又變成不論是能力,或是人格,都很平凡的人。(哈哈,至少不像以前一樣是人格很差的人了,或許算是進步囉!)

所以你為什麼努力呢?「我只是想過著想過的人生。」

然後過了許久,有天突然和人聊天時提起每天都維持規律的睡眠,對方突然說道,「那你一定不夠努力。」當然我有點不甘心,想用對睡眠的腦科學研究之類說法的反駁。不過後來想了想,突然覺得這樣想反駁的心態有點有趣。

或許自始至終我都太在意所謂標籤這回事,或者是廣義的來說旁人的眼光。所以才會讓我覺得需要為自己辯護為什麼要努力,或者如果真的一直走相對快樂的走法是否真的可以走到終點,或這到底算不算努力這件事。

即使我真的很在乎旁人眼光,但旁人眼中的我真的有這麼差嗎?雖然大學時期我在網誌上也發表了不少的負面文章(例如本篇文章裡的很多連結),不過想不到卻還能聽到一些不切實際的美好想像流言。例如像是我老爸是大學教授家境很好之類的人生勝利組等等。實在跟事實相差太遠。

在這麼多的標籤當中,最捨不得丟棄的標籤搞不好就是「努力」本身了。雖然起點不是很強,但只要很努力最後就能變強。這樣的信仰不就是我一直相信的嗎?

但實際上人生裡實在有太多太多是被機運所決定了,要像天元突破那樣熱血的超越終究有所困難。或許我的家境沒有說很好,但至少沒有差到會整天為下一頓餐擔心,而或許我一輩子都不會把個人的經濟狀況搞到會需要在考到傾家當產前不要放棄。這樣的我,豈不是已經非常幸運?而我根本沒有自信相信如果我存在在上述兩個人的狀況裡,能像他們一樣突破僵局。而雖然很不願意承認,可是實際上我的未來呀,也會被機運決定大半吧。而事實上,也隱約感覺到,即使經過那麼多年的自以為是的努力,在心底深處,我或許還是跟小時候無所不同。

很久很久以前,我覺得應該要想出一個說法說明為何就算機運如此重要,努力還是有意義的。就像我想要給出每個時期的我之所以選擇努力的各種理由一樣。但是為何一定要有個理由呢?好像開始明白,就算一切都將是無意義的。我還是會選擇這樣的前進方式。就算實際上達到卓越的道路跟快樂的道路根本沒有重疊。我還是會選擇自己心中想像的快樂道路,就算放棄卓越也無妨。

到頭來所有的一切不過就是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罷了。

雖然節儉的出身給了我莫大的箝制,像是無法選擇風險過大的選項,會因為不想花太多錢吃飯而放棄社交活動等等,但他也帶給我終極的保護傘:我知道就算我的薪水是 22K 我還是可以在台北存錢並且在假日有能力支付我最喜歡的休閒活動。(例如到圖書館看書之類)

這樣的話,大概真的需要一個極強的機運才能從我已經累積到現在的機運裡把我的小確幸奪走吧。不過如果真的遇見了那種機運(例如大至國破家亡,小至真的被本文提到的車禍撞死了),好像也不是現在的我有辦法擔心或阻止的。於是便繼續前進吧,不管努力是否真的有意義,或我的所作所為到底算不算努力。

畢竟,

事到如今,

除了前進以外也別無他法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