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room

很多人都說當學生最幸福了 學生時期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出社會後天天都被錢追著跑又一堆壓力

有人出社會後反而過的比學生時期快樂的嗎?

[閒聊] 有人是出社會後反而更快樂的嗎?

起點

最近碰巧看到一些探討上學還是上班更好的討論。發現有些覺得上班更好的人,是因為上學的時候沒有自由,也許是因為沒有錢,也許是因為受到家長限制,所以無法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上班以後搬出去自己住同時又開始賺錢,所以更加自由。在此同時,也發現有些覺得上學更好的人,也是因為上班的時候沒有自由。每天都被上班占走大片時間,不像大學時能更自由的選擇做什麼事。

仔細想想自己的人生經歷,發現是否自由確實也變成了影響快樂的重大因素之一。心裡總是希望能夠過著〈理想的生活〉裡頭說的完全控制的生活。但要達成那種生活,只有對自己的時程有完全的掌控權才能做到吧。

但是平常和其他人聊天的時候,其實很少聽過其他人也喜歡類似完全控制的生活的狀態。同時,每次遇到長假的時候,自己常常會再次試圖利用假期重新達成完全控制的狀態,雖然總是因為假期太短而失敗,卻總是無法放棄一再嘗試。但其他人好像比較想把假期拿來進行旅遊或者是其他休閒活動。

到底為什麼自己會有這種特別的偏執呢?

仔細回想之後,覺得或許是因為自己碰巧曾經在上學的時期達成過近似完全控制的生活,所以才可能因為經歷過而去懷念。但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學生時期不見得能經歷過類似的狀態,而在非學生時期就更難經歷了。既然從未經歷過,自然也不曾想過自己喜不喜歡那種狀態。

一切的起點,似乎還是國中的時候。

國中年代因為人際上的困擾陷入了很長的憂鬱期,覺得自己那麼弱實在是沒有什麼價值。但也很幸運的在那時看了一些激勵人心的書,漸漸有了想要學習成長,改變自己的動力。是那時開始有自覺的學英文踏上慢慢長路,慢慢養成規劃與規律的生活。

仔細的回想為何當時想要努力,或許是為了獲得一些人生的控制感吧。總覺得如果可以變好一點,再變好一點,或許就能過得快樂一點了也說不定。

慢慢的喜歡上了努力以及學習本身,每克服一個難關,總能獲得一些成就感。而沈浸在心流中更讓人忘卻從前各種難過的情緒。

〈再談努力這件事〉

雖然一開始只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但為了達成這個目的,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一時一刻也不捨得浪費,不斷最大化能體驗心流狀態的時間。

很幸運的,高中時學校滿滿的課表雖然看似不自由,其實卻有一定程度的彈性。如果覺得某堂課太過無聊無法讓自己專注的話,其實可以選擇改看自己的書。如果覺得背英文單字太無聊的話,可以改進行大量泛讀直到自然記住該記的單字。如果歷史課本太無聊看不下去的話,可以改看歷史科普讀物,只要能掌握同樣的概念就行了。

因為在學校要達成的要求是學習,所以其實可以某種程度自由改變學習材料以及順序來追求自己想要的心流,只要在此同時順便還能達成考試和作業的要求就行了。

因此,在高中的時候,雖然身體可能不太自由,但心靈大致上是自由的。

更加全面的控制

到了大學,自由度更高了。許多課程如果真的太無聊,其實可以直接蹺課。只要考試能夠通過就行了。課表也不再像以前一樣滿,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規劃。除此之外,離開家裡,也讓自己更有完全控制自己人生的動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規劃的事情變得更多了。何時應該吃飯、何時應該運動、是否該嘗試冥想、或者寫下感謝日記來提昇心靈狀態、要花多少時間學習上課知識、要花多少時間自己研究寫程式、要花多少時間看課外書。許多的決定都能自行掌握,那就能對自己的行程達成更進一步的最佳化。

大學的時候,應該是最接近完全控制的時刻。也是自我成長最快的時候。雖然也是曾因為一些人際上的問題而感到難受。但整體來說,到目前為止,果然還是最喜歡大學的時期了吧。雖然要是能重讀大學的話,重視的事情可能會不太一樣了。

長久以來對心流的追求,其實就是不斷把身邊的所有事物都轉變成挑戰性恰好可以讓我成長,卻又不會有太大壓力的環境。在校園安全的環境裡,我確實能把這件事愈做愈好。直到最後終於成功和自己和解,相信自己或許真的能在這世界上自處了。

〈再談努力這件事〉

秩序的崩壞

可惜這樣的接近完全控制的生活,到了研究所就開始逐漸崩壞了。

一開始遇到的主要困難是健康上的問題,導致至少有二分之一的時間會因為生理上的痛苦而導致很難有心力進行控制。雖然這個問題經過許多年後終於得到緩解,但是這並不足以阻止完全控制的崩壞。

研究所時因為要跟著實驗室做研究,所以性質跟後來的工作生活其實是存在著某些共通點的。

首先就是,需要達成的要求不只是學習了,而是要產出特定的事物。這樣一來,自由選擇替換不同學習材料的做法就無法成立了。

再來就是,開始出現必須要報告自己進度的定期會議。這樣一來就會因為顧慮到別人對自己時程的看法,而產生心理壓力。同時也開始必須比較常和別人進行長期的合作,所以使得自己的進度跟其他人的進度產生關聯性,而無法真正的自由掌握自己的時程。

最後,雖然不確定真正的原因,但自從進入研究所或者開始上班後,就開始會常態的感到焦慮以及害怕。例如像是在進行上述的定期進度報告會議前,就會焦慮自己是不是進度不佳等等。這樣的焦慮進一步削弱了自己的心力,造成難以進行人生的控制。

例如像是工作的時候,會因為焦慮而偏好做短期內可以在定期會議中報告成果的事,而無法靜下心來做長期可能會有好處但短期內無法報告成果的事情。例如像是如果有研究討論會,需要看 paper 的話,就可能因為在工作中看 paper 太過焦慮,而導致必須要在假日的時候才有辦法看 paper。

雖然狀態很類似,但研究所的時候因為研究的義務只佔了一部分,還有另一部份是繼續上課學習,所以自由的時間還是存在的。雖然焦慮確實導致對自由時間的掌握降低,但還是能勉強維持一定的規律時程。

但是到了工作的時候,因為工作占走太多時間了。剩下的時間所剩無幾。雖然一開始還能勉強維持一些行程。但隨著時間過去,就會因為焦慮的關係,忍不住做一些無腦逃避現實的事情,像是無意義的逛網路,或者一直看影集之類的。而一旦打破秩序,就很難在心力不足的情況下重新找回秩序。

到了最後,就完全失去對下班時間的掌控力了。每天只是渾渾噩噩的做著不太有意義的事情,一天過一天。

這種無法掌控人生的感覺確實是很難受的。感覺自己每天只是無意義的消耗壽命。覺得自己卡住了,而無法向上提昇。覺得這段時光就算快轉直接轉到人生的盡頭大概也沒什麼差別。畢竟這段時間每天也只是毫無意義的過人生罷了。

雖然有時會有長假,但要重新建立完全掌控的狀態是需要大量練習,投入大量心力才可能做到的。例如或許需要一個月以上的不斷嘗試與練習,一般的假日根本就不夠。於是每次假日只能一再嘗試重新建立秩序,卻又一再失敗。

結語

綜上所述,我大概比較喜歡大學時期的學生時期。雖然當時也不是完全自由,但至少有辦法達成近似完全控制的生活。

未來到底該如何才能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目前的我也沒有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