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資工升研究所備審資料的準備
時間快的好快,猶記得當年高中時對大學充滿嚮往的日子、進入大學後的新奇、發生的好多事。而如今卻已經剩不到一年就要畢業了。到了推甄研究所的時節,對未來的方向仍有些迷惘。想起高中時從很早就全心全意的計畫所有未來的一切,現在的我卻是集中心神體會當下。
其實或許不那麼意外,在我進入高中的瞬間,我就已經帶著進入大學資工系的企圖;而我進入大學的瞬間,我並還沒有想到大學畢業後的走向。
所以妳一時會覺得突然。推甄的遞件時程約在大四上開學的頭幾個星期,若是事前沒有做好準備,要整理資料真的是得花上不少心力。於是我決定在此紀錄一些心得,希望能讓未來站在迷惘交叉口的莘莘學子們多少能有一些參考方向。
備審資料
根據學長姊們的經驗,影響推甄最重要的因素其實是在校成績以及就讀的學校。尤其有些研究所似乎都喜歡錄取自己學校的學生,聽同學說看著榜單有時會覺得像在看通訊錄。
然而,備審資料也能展現自己的其他長處,尤其像是特殊的競賽與工作經歷都可能能加分,而專題的實做成果據說也會是評量的項目之一。
競賽
從交大資工推甄個人資料表的頁面上,可以看到三種比賽被特別列在其中:
- ACM 亞洲區台灣賽區大專程式設計競賽獲得前五名者。
- 教育部全國大專電腦軟體設計競賽獲得前三名者。
- 全國大專院校積體電路(IC)設計競賽獲得特優及優等者。
其中 ACM 程式競賽和大專軟體設計競賽其實都是同一種比賽類型,這也和高中資訊競賽的題型相同,就是「程式解題」 。
根據筆者從各方聽來的結果,ACM程式競賽確實有相當大的加分作用,不只是推甄而已,甚至是在業界也可能被視為頂尖的象徵之一。通常校內都會有程式競賽的校隊或社團,同學可以多加參與,除了增添履歷豐富性外,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他的國內外相關比賽或專題競賽應該也有加分的作用,平常就可以多加注意。
讀書計畫
感覺上大部分的人其實對於未來的方向並不很明白,此時如果你能提出明確的修課計畫,或甚至研究方向,想必十分突出。當然如果要做到這種地步,或許你得事先就和實驗室有所接觸,並且擁有明確志向與非上不可的決心才行。
說真的,根據從老師聽來的說法,研究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研究,甚至連修課都顯得相對次要,因此理論上讀書計畫若像我一樣寫的像生涯規劃或許相對不討喜,甚至可能跟真的的研究生活相距甚遠。如果自己的方向明確的話,盡量朝學術角度撰寫較佳。
我認為如果早有就讀研究所的打算的話,利用資工專題的機會好好想想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應該會有相當大的幫助。像我其實真正開始考慮讀研究所的相關事務其實很晚,也因此沒有辦法如此快找到自己的定位。
範例
說了這麼多,或許還是直接放上自己的資料比較直接,可以發現筆調接續〈談談資工升大學備審資料的準備〉中的內容,感覺有點承先啟後和重複(笑)。同時相較起來也可以發現當年升大學時目標確實比較明確,希望自己能夠在未來順利找到熱情。本資料為了保護隱私經過特殊處理:
推薦信
推甄研究所時,根據要求的不同,通常會需要兩封以上的教授推薦函。說真的其實不見得每個人有機會找到對自己熟悉的老師,一般而言可能的人選會是導師以及專題的指導老師或者是修課老師。筆者也是恰好在修課的時候比較常問問題,所以才比較有勇氣向老師詢問是否可以幫忙撰寫推薦函。
一般而言當然會希望愈早找教授撰寫推薦函愈好,這樣老師也比較方便,畢竟推甄時總會有很多學生突然需要幫忙寫推薦函。只是有時推甄學校會有指定的推薦函格式,筆者難免擔心格式異動情形,所以是在簡章公佈時才正式尋找教授幫忙。
在詢問推薦函撰寫時,我也附上了成績單以及自傳,以方便老師的撰寫。因為筆者有點不敢請老師寫太多推薦函,所以其實在推甄不同研究所時找了不同的老師,真的麻煩了不少人,後來才知道其實大部分的人是找同一個老師寫很多張。很感謝幫我撰寫推薦函的老師,而且在過程中他們也給了我不少意見及鼓勵,很開心能在大學生涯中受到他們的指導。
根據老師的不同,也可能會有需要先打好推薦函草稿再給老師過目的情形,記得曾聽聞有老師認為如果學生沒有附上草稿會降低印象分數,所以在實際詢問老師前可多加打聽。
找指導教授
申請研究所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尋找指導教授了,不同的實驗室,將會決定妳未來的研究領域與生活。尤其如果妳還無法確定自己的方向時,這個任務更顯得困難。
筆者首先在目標系所的成員名單上觀看每個教授研究領域以及實驗室的介紹,緊接著列出幾個較有興趣的可能。決定好了以後,就出發到各實驗室敲門打聽和學長姊聊聊,讓自己的方向更明確一點。
如果想要申請的學校和自己的地理位置相隔遙遠,這樣的過程或許會有點辛苦,尤其推甄放榜時程和期中考十分相近,更顯得複雜,因此筆者其實在放榜以前就已經事先到實驗室打聽過幾次,最後找到少數目標後才正式和教授接觸。
當然筆者也有朋友是一開始就確立了幾位想找的教授,然後直接在放榜後找一天去和教授討論就決定了。只是我當時對未來還沒有跟他一樣有把握,只好確認再三才能決定。
因為擔心教授能指導的學生的名額會快速消失,加上筆者修課情形大幅限制了空閒的時間,所以筆者其實在放榜前就事先寄信和教授約時間,一放榜就開始和想找的教授見面了。真的很感謝教授撥空向我介紹實驗室的研究方向。
後來發現大家走的領域其實相差很多,加上也有一些人其實一直到放榜都無法確定自己的想法,所以其實除了特別熱門的老師外或許沒有想像中搶的激烈。雖然實際情形我無法得知,不過能早點定下來還是覺得鬆了一口氣。
結語
真的很感謝許多人,感謝幫我寫推薦函的老師們,還有感謝一起加油打氣的同學與朋友。說起來這段推甄的時光其實和同學交流了許多想法與鼓勵。一起研究推甄簡章時,還有一起等放榜的時候,能有朋友的支持真的很開心。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同時也很感謝這些年給予我幫助與教導的人們。
但是,你真的想推甄研究所嗎?
其實除了推甄國內研究所以外還有許多選擇,例如創業、出國留學就業、各種出國留學、直接出國工作、打工旅遊、在學校先當 Research Assistant 累積實力、直接在國內就業等等。
相關連結
文章作者 Shaform
上次更新 2019-01-17
授權條款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