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探索
求職要有想法,如果沒有就去探索
先前以軟體工程師為目標的求職之旅以失敗告終後1,為了尋求第一份工作,我又展開新的旅程。這次除了希望能趕緊擁有自己的穩定收入外,也想要多學多接觸機器學習一點,於是便以機器學習相關工作開始了新的求職之旅。
WorldQuant – Quantitative Researcher
雖然有聽聞一些風聲,不過因為據說薪水很高,加上之前在 Jane Street 面試過1,不免對相關產業有點好奇。於是抱著玩味的心態,先報名了 WorldQuant 的徵才。
一開始先是進行了一番很有數學味的筆試,還在那裡巧遇同屆的同學。互相加油打氣之後,說了道別。最後成功進入複試。
接下來去現場面試,也是先考了數學上比較複雜的程式題目,所以讓我思索良久。跟一般程式面試總是鼓勵大家把想法說出來不同,我說到一半面試官就阻止我,叫我先想想,自己開始用起手機了。讓我難免有點不知所措,幸好最後還是有想出一些解法。
問到面試官為何要來這家公司,對方倒是很直白的說,最重要的就是錢,一切都是為了賺錢。 像是有些人會想發表一些投資交易的論文,感覺就不是很有用處,只有賺得到錢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說不定你們想出的方法,等沒用以後,還是可以撿起來發表一下論文?」我問道。
「可是發表對我來說根本不重要。」
「就像我剛剛說的,我只在乎賺錢。」面試官回答道。
結束面試以後回到學校,雖然覺得賺錢最重要好像很有道理,不過還是覺得氣場有點不合,就跟獵人頭說想結束面試,不繼續下一關了。
Zillians – AI Developer
因為在網路上看到 Zillians 要招 AI Developer 覺得很有興趣,於是就投遞了履歷。
當初因為自己的人工智慧背景感覺不太行,所以除了履歷之外還很認真的寫了一份類似自傳的文件,說明自己的動機。也不知當初是怎麼想的,不過最後成功獲得邀約。
面試前有個作業是要研究 Caffe 的程式碼,並做一些調整。花了一些時間才終於完成。最後去參加面試,也是一般的程式考題,加上 Caffe 程式碼講解。
問了面試官,為什麼會選擇 Zillians 呢?面試官給了特別的回答:
「因為當時 Zillians 實在是個很罕見的機會。我怕要是他倒了我就沒辦法在這種公司工作了怎麼辦。覺得其他的公司以後再去可能都還在,所以我就先來這裡了。」
座位的布局跟一般新創一樣屬於公開空間,不過據說如果真的想自己一個人安靜也是可以。說著說著,面試官就帶我走到了某一層的房間裡,果然看到一位工程師自己一人待在大大的房間裡打著電腦。和她打個招呼後,我就繼續去參觀別的地方了。後來有機會再聊的時候又問起對方,但她好像也不記得我去面試的這件事。
經過一階段面試後,又透過視訊面試了第二輪。其實拿到的 offer 薪水是求職之旅中拿到的相對高的,而且也覺得做的應該非常有趣。不過總覺得哪裡怪怪的,所以最後就沒去了。
Appier – Machine Learning Scientist
當初聽聞 Appier 是在機器學習領域頗具盛名的公司,而且也有學姐在那裡,所以就請學姐內推了。
內推完一兩天馬上就收到回應,要填一個很複雜詳細的個人資料表,不過還好問了以後有些欄位不填也可以。聽說後來就沒有這個表了。
第一輪面試,問了一些機器學習和程式的考題,對方還以為我應該要寫好一份機器學習作業,不過不知為何當初沒有拿到。還好還是順利過關。第二輪面試約在國定假日,跟高階主管們連番對決,還用視訊跟遠在不同國家的資深前輩面試。
同樣有許多機器學習和程式解題的拷問,同時還問了碩論在做些什麼的相關問題。最後也跟高層進行了類似聊天的面試。記得問問題時我都不著邊際的問像是「你為什麼決定創業?」之類的問題,不過竟意外的讓對方感覺我很健談。
最後回去以後,成功接到電話通知拿到 offer。
Facebook -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
這個面試其實跟這篇文章的其他面試是在不同時間發生的,不過放在一起講好像比較方便。
故事的開頭是 Facebook 的人資透過 LinkedIn 傳了訊息給我,不過因為當時工作太累了而且各種原因不太提的起勁,所以就讓信留在收件夾長達一個月,一直沒有回覆。直到最後又收到最後通牒的信,說是再不回應就沒機會了。
在接近週末的時候,聽到同學們竊竊私語聊起最後通牒信。那時我才發現,原來不是只有我會把 Facebook 的獵才信丟在信箱放著不管一個月也不回覆啊。
仔細想想是為什麼呢?一方面當然覺得太累面了也沒什麼用,另外一方面,雖然去國外當工程師仔細想想也很不錯,可是在那個當下總覺得還有其他想做的事。但因為經濟上的考量,如果我真的拿到這種 offer,我肯定會接受的吧。然後故事繼續發展下去,肯定會因為經濟上的考量所以一路前行,失去花一點時間繞路做其他想做的事的能力了吧。
所以雖然確實想做工程師,但在那個當下還不行。然而,也覺得自己實在太常把內在的動機想的比外在的動機還重要了。事實上,有時候只看內心想法而不看外在環境是不行的,畢竟景氣風潮趨勢都不是會等人的。
於是,不如就試試看,再一次的讓命運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吧,再一次的隨波逐流看看未來的事件會引領我去何方吧。這樣想的我就趕緊寄了回信。
後來跟人資談,她表示有機器學習職缺的地方很多,不過這批招募多半會在英國和美國中選擇其一。然而如果是英國就可以直接上工,美國的話就要等抽簽證,而到時沒抽到,並不保證在其他國家還有職缺。
英國呀。想想我也有認識同學畢業後到英國唸書最後在英國 Facebook 工作的,因此這種選擇我大概也不排斥。而且仔細想想如果一開始就到了美國,說不定會因為經濟上的考量就不再有勇氣去其他國家了,因此先去其他國家看看好像也不錯。這樣一想其實我也有學姊本來在美國,但跑去英國的。之前她路過台灣還一起亂聊過,感覺也沒有因經濟所以不敢轉換國家的困擾。或許我還是想多了。
首先就是電話面試,這次跟上次準備一陣後還面了兩次失敗不一樣1,雖然完全沒準備,但還是面了一次就成功過關。不知道是機器學習的職位程式要求較低,還是純屬幸運呢?又或者是這些年來偶爾還是有寫一些程式解題的累積?
和面試官聊了一下西雅圖的情形,據說他們除了寫機器學習的系統外,有時也是有機會把做的東西發表成論文,而感覺氣氛也滿有趣的!以前在微軟實習時也常經過西雅圖2,因此對那裡的印象不錯,若能去也是很棒的事吧。
只是到了現場面試就面的七零八落。雖然程式解題還是有勉強解出來,但遇到機器學習的基本理論,和大型機器學習系統設計的問題就幾乎回答不出來。一方面覺得不甘心,雖然這些年一直說想學習機器學習,但其實根本在原地踏步的感覺。另一方面,又覺得鬆了一口氣,畢竟那個當下如果真的因為拿到 offer 而改變人生的方向,感覺真的也是很困擾。
越想就越搞不清這種想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或許我始終都不知道自己求職的想法是什麼也說不定。
價值觀
仔細想想,即使從目的的本質來看,我的想法就已經是矛盾的。我一方面無法像 WorldQuant 的前輩般完全把金錢當作主要目標,但同時也十分在意金錢,以致於到了讓金錢成為自己的限制的地步。3我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但也無法像 Zillians 的前輩般灑脫的抓住在當下做喜歡的事的機會,而是被前途的擔憂綁住了雙手。一方面我覺得以工程師的姿態出國其實也很不錯,但同時我卻不太想在那個當下走往這個方向。
矛盾的目的導出矛盾的作為,最終導致矛盾的結果當然也不意外。
記得前輩說過「求職是價值觀的探索與展現」,當初始終無法弄清自己的求職想法的我,最終仍舊必須持續這趟探索之旅。是啊,如果沒有想法的話,就去探索吧!4
-
詳細的情況記載於〈一隻鳥接著一隻鳥〉。 ↩︎ ↩︎ ↩︎
-
詳細的情況記載於〈在 Microsoft 的三個月,最美的風景是人〉。 ↩︎
-
從我還會認真記帳進行〈台大資工所與交大資工大學部的花費比較〉即可看出我對金錢的在意。不是做為目標,而是做為限制這概念也在〈第一代大學生?〉裡提過:「那些前途、經濟、事業的考量。說到底,不過就是 constraints,是 regularization terms。」 ↩︎
-
雖說人生的時間可能不夠探索太多次就是。 ↩︎
文章作者 Shaform
上次更新 2020-08-24
授權條款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