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聲音
一直以來,總覺得和別人說話很困難,而且我的聲音似乎也很幼稚,很沒有主見。真正遭到別人的批評也是有幾次。有時我會想,是不是因為我的聲音那麼奇怪,所以才總是受挫。
可是可是,雖然我在演講時的聲音彷彿比較有自信,可是我卻不喜歡那種攻擊性的感覺。而我最開心的時候,似乎也是我最幼稚的時候。就算我能改變自己的聲音,可是這樣的我真的會快樂嗎?
可是就算是面具也好。當你用柔弱的姿態示人,別人也會自然的預期你的柔弱。可是如果能夠假造堅強的形象,就能改變別人對自己的期待,而這樣的期待,就能強壓自己改變成長。那麼原本的虛假,就會成為真實了。
– 深夜對談
研究
為了能夠更加靈活控制自己的聲音,我一開始先將目標放在 Speech Therapy,以及一些發音的練習上,但我很快就發現我不太整齊的牙齒似乎對練習造成一定的阻礙。更進一步的,我開始懷疑齒列不整,或許是造成講話模糊的關鍵之一。
或許正因如此,我必須花費更大力氣維持口型才能產生穩定的聲音,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只有在演講這種高度集中精神的時候才有辦法產生自信的聲音。
蛀牙
暑假在台北實習,恰好住的地方牙醫很多,於是便開始整理起口裡的蛀牙。想一想其實有幾顆已經蛀了許久。一直沒去看牙醫的我實是太糟糕了呀。
拔掉了蛀掉的智齒兩顆,補了一顆牙。
順便得知之前一顆做完根管治療的牙齒,因為沒做假牙所以隨時暴露在崩裂的危險之中,並且也已經磨損得很厲害了。拔智齒時牙醫意外發現一個牙縫蛀牙,從外表看不出來,但實際治療後才發現它蛀得很深。
牙醫說我齒列不整,很多牙縫,而且齒質又軟,應當好好刷牙呀!
想來我以前實在太不乖了,對牙齒投注了太少的關注,甚至連洗牙都沒洗過。想起友人每次吃完飯都會刷牙的好習慣,我也決定要開始照三餐刷牙,捍衛我的牙齒!
就在查找所謂的根管治療和假牙的關係時,我也找到了牙齒矯正的資料。想起很久以前,其實有牙醫建議過我要做矯正,因為我一直都有暴牙的情形。只是因為實在是太貴了,又說要拔四顆牙,所以當初沒有多做考慮。
可是這次,似乎有些心動了。除了聲音與蛀牙的考慮,也想改善消化問題。
成行
經過評估後,我得克服兩大心理障礙。其一:矯正很貴,事實上總共得花十萬以上,真的值得嗎?其二:我得拔掉很多健康牙齒,如再加上已經拔掉,及以後可能會拔的智齒,我豈不是少了很多牙齒!?
我開始猶豫不決,可是我問:「你不是說想要改變自己嗎?」
「只是這樣就害怕了嗎?」
「真的認輸了嗎?只是因為個性,就彷彿什麼努力都沒用了嗎?」
於是最後,我決定進行矯正了!經費來源,就用實習的薪水。
接下來我也開始尋求心理支持。首先,我先諮詢了國中時代老朋友的意見,記得當年,也有人做過矯正,她非常鼓勵我,也和我說了矯正的諸多優點。其後,和家人談過以後,基本上也是支持的。這時我也發現周遭其實真的有不少人做過矯正啊,每個的看法都是正面的。
這樣子,就能放手前進了吧。
痛
一開始就是一直拔牙吧,說起來是有點麻煩。一開始上了矯正器後,牙齒更是酸痛的不得了,因為不想吃止痛藥的關係還曾經睡到一半痛醒。嘴唇不知為何容易乾裂,吃東西好不方便。
這些細小的事情到了一年後慢慢情況轉好。後來只有每個月換線的時候會痛個一兩天,其他都很快習慣了。感覺矯正最大的收穫之一其實是真正養成了三餐努力刷牙的好習慣。牙齒痛的時候真的很難思考。或許這也導致我上網閒晃的時間增加也不一定。
假如你每天 24 小時都用手自己扳著牙齒就能完成矯正,就算理論上可能,實際上你的意志力根本也不可能作到。可是有了矯正器,牙齒的移動便變得水到渠成。忍受那種不舒服所需要的意志力真的比用手自己扳著牙齒的小太多了。或許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只有意志力是不可能達成的。可是,總有方法,可以達成這個困難的改變。
演講
這段時間我也開始積極的參與演講報告等事務,也是因為開始上專題課,恰好通識課要報告,恰好有文藻英辯坊之類,我慢慢也找到了一些熱情。
不過當然無法否認,最開始隱藏在背後的動機,其實還是跟本計畫有關。我想擷取,那不一樣的聲音。
大三下時隨著新領域探索的想法形成,我也順便開始研究起基本的語言學,為計畫的理論基礎奠基,只是隨後進入課業大爆炸時期,所以很快就停擺了。
大四輕鬆不少後,加上「核心逆轉」計畫的影響,我乾脆跑去修「語言學概論」了,說不定除了奠定理論基礎外,還能順便研究看看語音辨識的議題。
結語
感覺上「不一樣的聲音」真的是這系列計畫中最展開的計畫了吧,當年的我一定無法確知如今會因為它而走上那麼多不同的路。其實這個想法很早,應該和複雜圈一樣是剛成形時就有的想法,只是一直沒有真正的執行。
只是這一系列計畫終究還是多半失敗並沈寂了。「不一樣的聲音」雖然當時尚未結束,可是那時的我幾乎也可以理性的認為,就算繼續這樣前行,一開始的目的絕對也不可能被達成了。
如此說來這還是一個完全失敗的計畫。
不過就像其他的失敗計畫一樣,在這條路程上我似乎也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而繼續向前似乎也挺有趣的。
所以就繼續向前吧。
文章作者 Shaform
上次更新 2020-08-24
授權條款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