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liminal

最近看了《Subliminal: How Your Mind Rules Your Behavior》(中文版:《潛意識正在控制你的行為》),補充了不少新知。一直很喜歡讀跟人類心理有關的科普書,尤其看到一些有趣的實驗總覺得很新鮮。

書上還有很多不太明顯的字句,看來是想要表現用潛意識影響我們的概念吧,哈哈。

利用本文紀錄一下有趣的東西。

我們或許不知道選擇伴侶的真正因素

一項美國地區結婚的統計報告顯示擁有相同姓氏的男女有相當高的比例容易結婚[1],或許人們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甚至是名字相似也好。在台灣總覺得這不太可能,畢竟姓氏相同好像有禁忌之說。不過說真的,每次聽到「你喜歡什麼樣的女孩/男孩?」的說法時。心中往往覺得自己不可能知道真正的答案。之前也看過氣味也會影響擇偶,但相信不會有人用「聞起來如何」來回答偏好的詢問吧(笑)。

連買股票這麼理性的事情其實也很不理性

研究者發現在首度發行股票時,名字比較好念的公司比起比較難念的公司股票表現較好,顯然在無法評估前景時,大家對難念的名字有偏見,但長期下來此現象就消失了,大概是真正的獲利能力慢慢顯現了出來。事實上連天氣都會影響股價(只可惜差異太小,沒有超越大量交易手續費,故無法藉此獲利)。天氣也會影響用餐時的小費,好天氣時大家比較願意給錢呢。

人的記憶力很不可靠

在一個例子裡,一個女孩在被強暴時很認真的端詳加害者的容貌,之後很機智的逃跑。在警方協助下指認誰是加害人時,卻指認了錯的人。這個男子因為錯誤的指認而受冤獄,直到 DNA 技術發展出來才找到真兇。(幸好結局是後來這兩人變成好朋友了[2]。)

事實上這似乎不是特例,有很多人目擊者總是很有信心的指認壞人。但實際統計來看,有 20% - 25% 的情況下,他們會指認一個警方早就知道不是犯人的人[3]。

而且記憶是會改變的,在一個實驗中,研究者在電視播報太空梭爆炸的新聞時找一群學生寫下聽到新聞時自己在做甚麼。多年後再問這些學生同樣的問題,他們的回憶變得更加生動與戲劇化,且跟當初寫下的紀錄有很大不同。當有同學看到自己以前的紀錄時,甚至還說:「這確實是我的字跡,但我的記憶明明不是這樣!」[4]

事實上,研究者發現,利用熱氣球和受試者的合成照片,叫受試者努力回想小時候是否坐過熱氣球。就可以成功讓一部分的人「回想起」小時候坐過熱氣球的假記憶。看樣子沒錢的父母有新的辦法滿足孩子了!

不好意思我可以插隊嗎?

在一個實驗中,大家在排隊影印,一個人上前詢問是否可插隊,有 40% 的人拒絕了。但如果提供理由,說是在趕時間,則只有 6% 的人會拒絕。有趣的是,如果使用這樣的句子:「不好意思,我可以插隊嗎?因為我想要影印。」提供一個「我想要影印」這樣完全沒意義的理由,竟然也可以讓拒絕的百分比降到 7%![5]

Visual Dominance Ratio[6]

我們聊天時看著對方的時間竟然會因彼此的社會地位而被潛意識所調整,假設你講話時看著對方的時間為 T,對方講話時你看著對方的時間為 S,將 T / S,就得到 visual dominance ratio。當跟地位較高的人講話時,這個 ratio 較低,當跟地位較低的人講話的時候,這個 ratio 較高。(搞不好可以透過刻意改變這個 ratio 來營造特定效果?)

偏見

人類的偏見可不只是表意識的而已,連潛意識都有。研究者設計了家教電腦程式,然後用男女不同配音來表達相同台詞。理論上既然台詞完全相同,他們所傳達的知識應該是一樣的才是。可是在跟「愛與關係」相關的議題裡,使用者平均而言覺得女聲軟體比較高明。連對電腦軟體都有歧視!!

更有趣的是,在評分時,如果用另外一台電腦來輸入對這台電腦的評分,則平均而言使用者會給較低的評分。若用同一台電腦來輸入評分,則使用者平均會給較高的評分。看樣子連對待電腦我們都知道要禮貌,不要傷人。[7](後來發現重點不是電腦,而是聲音。在有相同聲音的電腦前就會有評分變高的現象,不同聲音的電腦前就會變低。)

吸引力法則

男性的聲音越低沉,女性似乎越覺有吸引力。但真正有趣的是,這種偏好在月經週期的可受孕期會特別明顯。[8]除此之外,適當的肢體碰觸也有幫助。在法國的一個亂槍打鳥隨機問路人電話的實驗中,使用完全一模一樣的台詞,如果沒有肢體接觸的話成功率是 10%,但如果輕碰前臂,成功率馬上變成 2 倍:20%[9]。事實上,碰觸不只對交友有用,實驗證明有輕碰客人的服務生得到的小費也會高出一些。當然,可能有人因為被輕碰而感到不快,但重複嘗試無數遍後,平均來說好處似乎大於壞處。(這碰觸真的很輕,事實上在有些研究的事後問卷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記得自己有被碰到。)

你怎麼投票?

研究者用不同的照片和政見組合產生海報,再給受試者看,發現受試者的偏好跟政見的關聯性較小。事實上,跟長相比較相關!當然這種實驗室研究可能不能代表真實世界,但在一次研究中發現,完全只靠長相來預測實際選舉結果,竟得到 68.6% 和 72.4% 的正確率[10]。這樣叫民主社會情何以堪?

參考

  1. Jones, John T., et al. “How do I love thee? Let me count the Js: implicit egotism and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7.5 (2004): 665.
  2. She sent him to jail for rape; now they’re friends: https://www.today.com/news/she-sent-him-jail-rape-now-theyre-friends-1C9016956
  3. Wells, Gary L., and Elizabeth A. Olson. “Eyewitness testimon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4.1 (2003): 277-295.
  4. Neisser, Ulric, and Robyn Fivush, eds. The remembering self: Construction and accuracy in the self-narrative. No. 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5. Langer, Ellen J., Arthur Blank, and Benzion Chanowitz. “The mindlessness of ostensibly thoughtful action: The role of” placebic" information in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6.6 (1978): 635.
  6. Dovidio, John F., and Steve L. Ellyson. “Decoding visual dominance: Attributions of power based on relative percentages of looking while speaking and looking while listening.”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1982): 106-113.
  7. Nass, Clifford, Jonathan Steuer, and Ellen R. Tauber. “Computers are social actors.”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ACM, 1994.
  8. Puts, David Andrew. “Mating context and menstrual phase affect women’s preferences for male voice pitch.”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6.5 (2005): 388-397.
  9. Guéguen, Nicolas. “Courtship compliance: The effect of touch on women’s behavior.” Social Influence 2.2 (2007): 81-97.
  10. Ballew, Charles C., and Alexander Todorov. “Predicting political elections from rapid and unreflective face judg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46 (2007): 17948-1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