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大資工到台大資工所
交錯的歷史
2013年,我走在交大的校園裡,突然發現迎面走來的,竟是高中好久不見的同學。
「你研究所也是讀交大嗎?」他問。
「沒有耶,我要去台大了。」
道別以後,心裡有些感慨,不知道對方聽到我的回答心裡會不會有些疑問呢?也或許是我想太多了吧,其實根本沒有人在意也說不定。四年的期間真的發生好多事,那時的我大概也想不到我會走到這裡呢。意外的相見勾起了當年的回憶,當時總是因為擔心他人的眼光所以想迴避這個話題,可是現在好像,終於可以談談這段歷史。
還記得那年高三,大學放榜之時,我在分發志願卡上是這麼填的:
啊啊,在所有的師長同學都覺得我應該選擇台大時,我選擇了交大。四年以後,在有些人希望我留在交大時,我又選擇了台大,不知道我是不是有點天生反骨呢?
答案
當時同學問我為什麼選擇了交大時,我其實一直無法回答出精確的理由,或許其實我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吧。沒有選擇成大的理由應該不難想像,因為當時的我亟欲成長,離開台南被我視為獨立的第一步。而為何選擇交大呢?我當然還記得一些,當時列出來的理由:
- 來交大可以拿到獎學金,可減輕家中負擔。
- 交大和竹科相近,可增加產學合作資源。
- 四校聯合,可運用台聯大系統資源。
- 交大的資工人數比較多!我預測,依我的個性,最可能認識的只有班上同學,因此在交大我可能比較開心?此外,交大人數多或許可以讓我有較大自由選擇不出席某些不喜歡的活動而不顯得奇怪。
- 據說交大圖書館環境比台大好,我預測我會花上非常多時間待在圖書館,故圖書館環境很重要。
- 我總覺得來交大比較容易實現我的理想。
- 交大沒有國文課(誤)。
雖然同學警告我交大食物不好吃,不過我總覺得自己對食物要求不高,反而會比較考量價格;也有人說台大比較多社團與活動,在交大,就沒有機會認識人。可是我猜測,我根本不會喜歡加社團,所以這也不在考量範圍之內。
那麼後來為什麼要選擇台大呢?
- 大部分有興趣的軟體廠商都在台北,可增加產學合作資源。
- 不知為何只有在台大找到想跟的教授,且從系上開的課來看,也比較偏好台大。
- 我亟欲成長,而在交大這幾年,似乎慢慢陷於死水之中,我需要一點新的改變來說服自己繼續讀研究所,而且我總覺得來台大將會找到改變未來的契機。
- 因為我想去台大英辯社。(哈)
雖然聽學長說,太多例子是去台大會變得很孤單,不過我總覺得自己認識的人本來就少,畢業後大家都離開了,其實留下來不見得比較好,況且我本來就常常喜歡一個人做自己的事;也有人說在台大比較不熟悉,找不到好教授。但實際上當時比較早在台大找到想待的實驗室;雖然說交大有獎學金,可是或許台北有其他資源可以獲取。
當然從今日看來,有些正確,有些錯誤。在交大我曾嘗試過數個社團,都無法久待。雖然這些年來嘗試過不少活動,但是對出遊的不感興趣,顯然也被當時的我所預測出來。可是,如果今日問我,我會喜歡哪種社團,我似乎已經可以回答:英語辯論社、英語演講社、模擬聯合國社?還真恰好都是台大有而交大沒有的社團。
食物方面,從我常吃二餐三樓來看,跟當年的想像是一致的;而這四年我最熟悉的朋友是否是資工系同學?確實是的,而且多半是同屆資工系同學,這點完全命中;我有運用台聯大系統資源嗎?除了一開始有修清大的課以外,其實唯一的使用恐怕只有圖書互借;我確實時常待在圖書館,而且我也很喜歡浩然,事實上我甚至認識了不少館員(笑);跟竹科相近有任何意義嗎?沒有,事實上我有興趣的軟體公司反而都在台北;比較容易實現理想?似乎看不出來;獎學金部份,確實把大大小小獎學金相加後應該可以跟這些年的學雜費和生活費恰好抵銷。
雖然我喜歡細數這些理由,但是理由畢竟只是理由,恐怕連我自己也不相信吧。
故事
還記得在進入高中之時,我幾乎就已經決定要以進入交大為努力的目標。當時的理由並不是那麼容易記得,但正因這樣的目標,所以我的一舉一動才開始有了意義:每次下課時的努力讀書、演算的每一次作業、一再嘗試提高上課效率、每天研究一點程式設計、還有借演算法書籍等等。當我來到高三之時,我的行動與心靈都已經和這個目標同步一致,事到如今已經無法煞車,我根本不可能想像第二種可能性了。或許這才是真正的原因吧。
交大的故事已經寫了好多,有好多感動,好多喜悅,也有眼淚與困難。簡單說起來,到交大以後,持續原本的動力,不斷精進課業與程式設計,也認識了好多好朋友。可是啊可是,人際關係的處理遇到一些困難,在大一二時徬徨失措。但也因為這樣成長,然後繼續努力。但漸漸的,新的課題帶來的迷惘在大四時達到頂端,實在無法不承認,這樣的迷惘或許是離開交大的主因。
於是就像高中時一樣,產生了自我實現的動力。之所以會只在台大找到研究領域,或許是我比較認真研究台大的資料。好像也從很早就開始跟同學互相鼓勵來申請台大,最後很可能也無法想像第二種可能性了吧。
然後然後,後來很幸運的解開了迷惘,結果就是現在的故事,現在的我過著忙碌但充實的生活,而且跟大學的生活實在是太不一樣了。雖然研究生沒有那麼多時間,可是很開心的覺得待在英辯社真是太好了,也參加了每週末的 IAC,活躍程度真是大學時無法想像的;研究生似乎根本沒有機會認識所謂「班上同學」,反而是修了學術英文課,跟外系同學聊得很開心;有了自己實驗室的座位以後,好像不常去圖書館了;雖然沒有獎學金了,房租負擔沈重,可是當了助教,好像也還可以負擔生活。
想想現在的我跟大一的我實在太不一樣了,根本無法好好比較兩間學校的不同。不過如果硬要說來到台大有什麼特別不一樣的感覺的話,我覺得這裡的人們好像熱情許多。還有就是系上寄來徵才訊息好像比以前多(甚至有像是國外公司來台徵才等訊息),不過也許純粹只是時機的關係也說不一定。另外就是,總覺得台大好多人想出國啊,隨便跟別人聊個天都會碰到想要考 TOEFL 的人,同樣是個隨波逐流的人在交大可能選擇繼續升學,在台大可能就出國了。
我老是喜歡說,記憶中的我,在國中的時候比國小開心許多;高中的我又比國中開心許多;大學四年,漸漸更滿足與喜悅;而如今,好像也有很多很多開心的事。這樣的改變或許不盡然是環境的影響,而是我自己改變了。每年每年走過的足跡絕對不是沒有意義的,遇見的每個人、每件事,都讓我不斷成長。
此時此刻,好像真的掌握了可能會對未來造成重大改變的契機,今年真的發生太多太多事了,需要好多時間才寫的完這些故事吧。回顧過去,如果不是這樣走來,也不會走到今天的地方吧。我想相信,到目前為止走過的所有路程,就是對此時此刻的我而言,最好的路程。
文章作者 Shaform
上次更新 2019-01-17
授權條款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