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2011 年寫下〈Kindle 之我思〉之後,Kindle DXG 就陪我走過了許多寒暑。當時在交大,Kindle 還是個少有人嘗鮮的裝置,用起來偶爾還會招來眼光呢。但後來到了台大,就常看見人拿著小台的 Kindle,不知是時光流轉的轉變,還是台大人的品味跟交大不同所致。由於其他人的 Kindle 都很小,也擔心自己的 DXG 攜帶起來是否真的不太方便。
所以後來 2014 年在 Redmond, WA 時趁著便宜又買了 Kindle Paperwhite,小巧的身軀確實十分方便,是以看起小說就改用 Paperwhite。然而看起一些技術文件和 PDFs 還是以 DXG 為主。至於論文之類的,看起來十分勉強。同時因為實驗室列印十分方便,所以真的要看論文多半都直接印出來。
後來離開實驗室,DXG 的電力愈來愈不足,就想說買個新電池再戰十年,想不到換了以後 DXG 就變得怪怪的,最後再也打不開了。當時對市場上的閱讀器進行了調查,發現大螢幕的閱讀器都好貴阿,像是 Sony DPT-S1、Onyx BOOX N96、Onyx BOOX Max 13.3、Good e-Reader 13.3 等等實在難以買下手,於是想說先用平板,或許看論文也比較方便。只是最後發現自己眼睛實在無法承受,也感受到失去 DXG 之後閱讀技術文件生產力的直線下降。
撐了一段時間之後,突然發現一個新的閱讀器:博閱 T80。感覺價位尚可接受,螢幕大小也還算大。算是現階段可以接受的選擇。於是就決定出手了。只是後來覺得他實在是一個很尷尬的大小,論文讀起來不特別方便,一般的小說,則用 Kindle 看就行了。加上當時生活實在繁忙沒空看書,所以後來就不常使用,最後就賣出了。
說起來閱讀器的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越來越少,而閱讀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少了。尤其以前在交大,每個星期都有特地劃出時間閱讀所謂的「技術書籍」。但來到台大以後因為心力不足以及主要重點是做研究,就很少閱讀技術書籍了。常常懷念以前能一直不斷閱讀的日子,卻深陷生活的泥沼之中無力扭轉。
後來到了匹茲堡,想說之後會常讀論文,加上住的地方離學校也有點距離,不一定一直有機會使用印表機,所以又利用當時特價的機會,加上信用卡開卡禮的幫助,購買了 Onyx Boox Max 2。由於螢幕非常的大,確實能順利的閱讀論文。雖然真的也用他讀了不少論文,但總覺得最後比起論文,反而比較常用他來讀一些不正經的小說。在此同時,因為有 Onyx Boox Max 2 可用,再加上整體的閱讀時間下降,使用 Kindle Paperwhite 的時間也迅速減少。使得我的閱讀生態在匹村又有了跟以前不同的面貌。
就像在台大時一樣,主要的重點是做研究,同時課業又比台大時更重了。如此一來,分到閱讀技術書籍或者是其他一些科普書籍的時間自然又減少了不少。但為了紓解研究上的壓力,偶爾也會閱讀一些小說。總覺得有壓力的時候,就很難維持學習型的休閒活動,會不由自主的改做紓解壓力型的休閒,這樣的困境何時才能解開呢?
評價
Onyx Boox Max 2 具體的使用情形可以看看 Goodreader 的影片如下:
整體來說相當順暢,由於螢幕大,文字也能放的很大來看,也能加粗變得更清楚,閱讀起來相當舒適。可以直接用 wifi 傳送論文的功能相當方便,不用一直插拔 USB 接頭。唯一的缺點大概是有點重,以及有點大,以至於不太會帶出門,通常只會在家中使用。還有如果一直開著 wifi 的話,電池消耗速度有點快,但如果單純閱讀就還行。另外由於是 Android 系統,所以也能安裝像是 Safari Books Online 之類的 Apps,利用 CMU 的學生權限博覽各種技術書籍。如果我還在大學時期的話,這原本應該是件很欣喜的事。但由於現在的重點還是做研究,所以很可惜的沒有讀到多少 Safari 裡頭的書。趁著最後的暑假開始讀了一些,但好像也沒機會讀完了。
跟以前用的 Kindle DXG 比起來,使用體驗增進了不少。只是價格上還是屬於相當昂貴的區間,希望電子書的市場能夠繼續發展,至少在我的 Onyx Boox Max 2 壞掉的時候,如果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更好的電子書閱讀器就好了。